文档详情

急性脑血管病教案讲解.pdf

发布:2021-11-06约8.9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案 班级: 学时: 4 学年 学期 课程名称: 内科学 单元、章节: 课题: 急性脑血管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TIA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 诊断、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 TIA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病因病机、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TIA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 难点: TIA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治疗 课时安排: 病因 40 ’ 治疗 40 ’ 临床表现 80 ’ 诊断 40 ’ 教法设计: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及病案分析。 教学用具: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讲 授 内 容 旁批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脑功能损伤的一组 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按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4 小时 ) 和脑卒中 (24 小 时 ) 。脑卒中 (stroke) 又称中风 (apoplery) ,接病理性质又分为缺血性卒 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 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疾病是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严重疾病,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是指时间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 足引起的供血区局限性脑功能障碍。 每次发作数分钟至 1 小时,不超过 24 小时即完全恢复。 TIA 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频繁发作的 TIA 易进展为脑梗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颈部大动脉粥样斑块和心脏病的附壁血栓脱落形成微栓子,微栓子进 入颅内小动脉造成缺血症状, 当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远端, 血液供应恢复, 症状消失。此外脑动脉硬化狭窄的病变可刺激脑血管发生痉挛。 血压过低、 心律失常、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椎病所致椎动脉受压也可造成一过 性脑灌注不足,引起 TIA 。 【临床表现】 TIA 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高脂血症病史。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持续数分 钟,恢复快,不留后遗症。通常 TIA 每次发作时间少于 1 小时,不超过 24 小时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对恒定。根据病变部位的 不同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Ⅱ ^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麻木感觉和/或对 侧面部轻瘫。特征性体征有眼动脉交叉瘫 ( 病侧一过性黑蒙或失明、视野 模糊、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 ) 和 Homer 盯征交叉瘫;优势半球受累出现暂 时性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症状有一过性眩晕、共济失调、耳鸣。特征性症 状有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 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出现暂时性皮 质盲。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脑干的交叉瘫、一侧视力障碍伴 对侧局限性肢体无力等。 【辅助检查】 CT 、MRI检查大多正常。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TCD(经颅多普勒 ) 、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 ) 可见血管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TCD微栓子监测 适合发作频繁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