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技术.docx

发布:2024-01-27约1.1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不同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相应穴位上,使药物刺激人体穴位的一种外治技术。通过穴位和药物的共同作用,起到活血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健脾开胃、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改善脏腑等功能,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范围】

穴位贴敷技术适应证较广,适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治疗。

【评估】

1.治疗室环境及温度。

2.患者主要症状、既往史、过敏史、是否妊娠或处于月经期。

3.患者贴敷药物部位皮肤情况、体质、心理状况、对温度及疼痛的耐受程度。

【告知】

1.穴位贴敷的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信任,嘱咐患者排空二便。

2.药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贴敷时间为6~8小时(发泡性药物贴敷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不宜超过2小时)。

3.若皮肤出现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疱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4.若敷料松动或脱落出现及时告知操作者。

【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已配好)、压舌板或刮匙、胶布、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屏风。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调节室内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

3.取大小合适的胶布,用压舌板或刮匙将药物均匀地涂抹于胶布表面,使其厚薄适中、干湿度适宜、药物不外溢。

4.根据医嘱选取相应的穴位,定穴后,用棉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将粘有药物的胶布贴敷于相应穴位。药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敷贴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发泡性药物贴敷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不宜超过2小时)。

5.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操作完毕,协助着衣,注意避风,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7.观察疗效,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1.若发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2.贴药前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剃去毛发,使药物更易吸收。

3.药物不可调制过多,现用现调。若为膏剂,则加热使之烊化,再贴敷于相应的部位。

4.颜面部不宜贴敷,特别是有刺激性、毒性的药物。贴药时间则一般根据病情及所选用的药物而定,最长不超过6~8小时(发泡性药物贴敷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不超过2小时),儿童或皮肤较敏感者贴药时间应酌减。

5.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于正常现象,如贴敷时间过长则引起水疱,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遵医嘱处理。

6.治疗期间,忌食鸡肉、海鲜、狗肉、牛肉等发物。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流程图】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