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pdf

发布:2021-11-05约5.1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执教者: 泉州市群石小学 黄鑫 指导老师:泉州市群石小学陈志纯 泉州市群石小学赖瑞虹 教学设计思考 : 本节课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直接出 示 2011 年 4 月 7 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统计图。再利用读复式条 形统计图的方法迁移到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上, 让学生自己和同 伴说说读懂了哪些信息, 再看图回答问题。 但是,我上这节课的时候,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没有学, 所以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让学 生感受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 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感 受、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功能。 通过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 图,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学会读图,看图回答问题,提出问 题。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析是统 计的核心,感受统计在培养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磨课要点: 1、起点 学生在二、 三、四年级下学期已经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和整 理过程,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 同 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 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2 、终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从统计图 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使学生们在学 习的过程中,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对数学 的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八 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学会用统 计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统计的作用。 在学习活动 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意志品质教育、 生活习惯教育、 爱国主义 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熏陶。 教学重点: 经历用复式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从而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作用与功能,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难点: 会从折线统计图的走势,分析途中蕴含的一些内在的知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班的同学来五湖四海, 是的,我们的祖国疆域广阔, 南北相距约 5500 千米,最南的位置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 的位置在黑龙江的漠河。 这两个地方相距这么远, 它们在同一时间的 气温会有什么不同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老师从网上收集一些历史数 据。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曾母暗沙和漠河的地理位置和欣赏美丽风 光,体会到地域不同 , 同一时期的温度可能不同 ,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