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第七章第三节——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了解实验操作技巧,并学会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乙酸乙酯制备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学会从分子层面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反应条件,使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化学本质。
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反应物的选择、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的控制以及产物的分离纯化。
2.教学难点,
①实验过程中反应速率的调控,确保反应顺利进行且提高产率。
②酯化反应后产物分离纯化的方法选择和操作细节,如如何有效地去除未反应的乙酸和醇类杂质。
③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其防止措施,如醇的副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等。
④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包括产率的计算方法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乙酸乙酯制备过程的动画演示。
3.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包括反应瓶、冷凝管、蒸馏装置、滴定管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并确保实验区域安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酯类物质,如香水的香气,引发学生对酯化反应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酯化反应的应用和重要性。
3.引出课题: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及反应条件(5分钟)
-讲解酯化反应的化学原理,包括反应物、催化剂、反应条件等。
-介绍实验原理,强调反应速率与温度、催化剂用量的关系。
2.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10分钟)
-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反应物的准备、催化剂的加入、反应温度的控制等。
-强调实验操作技巧,如冷凝管的正确使用、滴定管的精确操作等。
3.酯化反应后产物分离纯化的方法(5分钟)
-介绍产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如蒸馏、萃取等。
-讲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其防止措施。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实验操作心得。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2.学生提问:学生针对实验操作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就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酯化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酯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六、知识点梳理
1.酯化反应的原理:酯化反应是指醇与羧酸在酸催化下生成酯和水的化学反应。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通常需要加热并使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2.反应物选择:醇和羧酸是酯化反应的主要反应物。选择醇时,应考虑其沸点和活性,常用的醇有乙醇、丙醇等。选择羧酸时,应考虑其酸性,常用的羧酸有乙酸、丙酸等。
3.催化剂的作用: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作为催化剂,不仅加快反应速率,还吸收生成的水,推动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4.反应条件:酯化反应通常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控制在60-80℃。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5.产物的分离纯化:反应结束后,通过蒸馏等方法分离酯和水。蒸馏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和收集不同沸点的物质,可以实现酯的纯化。
6.副反应的防止:为了提高酯的产率,需要防止副反应的发生。例如,醇和羧酸的水解、醇之间的缩合等。
7.实验操作技巧:
-精确控制反应物的比例,以确保反应物的充分反应。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