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第七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乙醇与乙酸”。本节课将详细介绍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以及碳的化学性质。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乙醇和乙酸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和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酯化反应、醇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素养:通过乙醇与乙酸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乙醇和乙酸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提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尊重实验数据,勇于提出假设并进行科学论证。
4.责任担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重点讲解乙醇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以及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等。例如,通过实验演示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消去反应的实质。
-乙醇和乙酸的应用:强调乙醇在消毒、溶剂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乙酸在调味品、制药等领域的应用。例如,讲解乙酸在制作食醋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乙酸的日常应用。
2.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乙醇分子中的羟基对其性质的影响。可以通过分子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并解释羟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如形成氢键、溶于水等。
-乙酸的电离和酸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乙酸的电离过程及其酸性来源。可以通过乙酸与碱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乙酸的中和反应,进而解释乙酸作为弱酸的酸性特点。
-酯化反应的机理:酯化反应是乙酸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但学生可能对反应机理感到困惑。可以通过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和能量变化图,讲解酯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催化剂的作用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化学实验室、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滴定管等)、实验试剂(乙醇、乙酸、浓硫酸等)。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化学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视频资料、模拟实验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模型、PPT演示、板书、实验演示、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含有乙醇和乙酸的产品(如消毒液、食醋等),引发学生对乙醇和乙酸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碳的化学性质,为学生引入乙醇和乙酸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如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和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接着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如酸性、酯化反应)和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乙醇和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乙醇用于消毒、溶剂,乙酸用于食醋和制药等,帮助学生理解乙醇和乙酸的实际应用。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乙醇和乙酸的性质与其应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乙醇和乙酸的反应现象,加深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几个与乙醇和乙酸性质相关的练习题,如写出乙酸的酯化反应方程式,解释乙醇的脱水反应机理等。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上遗留的疑惑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复习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乙酸的酸性。
-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化学历史:介绍乙醇和乙酸在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乙醇的发酵历史和乙酸的发现过程。
-实际应用案例:收集乙醇和乙酸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如乙醇在制药工业中的用途,乙酸在合成材料中的应用等。
-先进研究成果:介绍近年来关于乙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