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15《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搭船的鸟》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爱意识,提升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通过阅读《搭船的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鸟类,但对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了解有限。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简单的文本,但分析细节、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尚待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对自然生态类题材的课文有较高的兴趣。学生具备较强的听觉和视觉接受能力,适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辅助学习。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实践,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阅读《搭船的鸟》时,可能难以理解文中描述的鸟类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背景知识。此外,学生在分析文章细节和表达情感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练习机会。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搭船的鸟》。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鸟类图片、生活习性介绍视频、课文朗读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3.教室布置:创建分组讨论区,布置阅读角落,准备实验操作台,以营造互动学习的氛围。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鸟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鸟类知识,为学习《搭船的鸟》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大意。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鸟类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如:“那只鸟儿在船舷上停了一会儿,又飞走了。”
-学生讨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什么情感?
3.理解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例如:文章先写主人公在船上观察鸟儿,再写鸟儿离开后的心情变化。
-学生举例说明: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角色扮演,体验作者情感
-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作者和鸟儿,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表演,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绘画创作,描绘鸟类形象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自己心目中的鸟类形象。
-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拓展延伸,了解鸟类知识
-教师介绍一些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鸟类故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课文中的鸟类有哪些特点?
-学生举例回答:鸟儿的羽毛色彩鲜艳,身体轻盈,善于飞翔等。
2.讨论作者对鸟儿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举例回答:作者对鸟儿充满喜爱,对大自然充满敬畏。
3.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学生举例回答: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强调观察自然、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鸟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学习《搭船的鸟》这篇课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学生在阅读后能够准确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如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显示出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观察能力培养:通过观察课文中的鸟类描写,学生学会了如何细致观察自然界的细节,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这种观察方法。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实际观察,写出对鸟类的真实感受,显示出观察能力的培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