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无答案):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四节角平分线(2课时).doc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第四节角平分线(一)
【学习目标】
能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难点: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点到直线的距离:由这点向直线引____,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___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____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_。
3、阅读教材P28—P29:第4节《角平分线》
二、教材精读
4、已知:如图,OC是∠AOB的角平分线,点P在OC上,PD⊥OB,PE⊥OA,垂足分别为D,E,求证:PD=PE
证明:∵PD⊥OB,PE⊥OA,垂足分别为D,E,
∴∠PDO=______=90°
∵OC是∠AOB的角平分线,
归纳:角平分线上的____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_。(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推理格式:∵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PE⊥OA,PD⊥OB,
∴PD=__
5、已知: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PE⊥OA,PD⊥OB,且PD=PE,
求证:OP平分∠AOB。
归纳: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___,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证明角相等)
推理格式:∵PE⊥OA,PD⊥OB,且PD=PE,
∴点P平分。
实践练习: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D,如果AC=3cm,那么AE+DE等于()A.2cm B.3cmC.4cm D.5cm
模块二合作探究
6、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1=∠2,求证:OB=OC。
7、如图,E是线段AC上的一点,AB⊥EB于B,AD⊥ED于D,且∠1=∠2,CB=CD。
求证:∠3=∠4。
8、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
模块三形成提升
如右图,已知BE⊥AC于E,CF⊥AB于F,BE、CF相交于点D,若BD=CD。
求证:AD平分∠BAC。
2、如图,在△ABC中,BE⊥AC,AD⊥BC,AD、BE相交于点P,AE=BD。
求证:P在∠ACB的角平分线上。
模块四小结反思
一、本课知识:
1、角平分线上的____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_。(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2、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____,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证明角相等)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第四节角平分线(二)
【学习目标】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相关结论。
难点:角平分线的相关结论的应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
2、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
3、阅读教材:P30—P31第4节《角平分线》
二、教材精读
4、已知:点P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M、CN的交点,
求证:∠A的平分线经过点P,且PD=PE=PF。
证明:过点P作PE⊥BC于E,PF⊥AC于F,PD⊥AB于D,
∵CN是△ABC的角分线,点P为CN上一点,
∴PE=_____()
ABCMNP
A
B
C
M
N
P
D
E
F
∴PE=_____()
归纳: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___,并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条____的距离______。
推理格式:∵点P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且PE⊥BC,PF⊥AC,PD⊥AB,
∴PD=_____=_______.
实践练习:
(1)如图4,点P为△ABC三条角平分线交点,PD⊥AB,PE⊥BC,PF⊥AC,则PD______PE______PF.
(2)如图5,P是∠AOB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且PD=2cm,若使PE=2cm,则PE与OB的关系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