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设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docx
1.开开心心上学去(教学设计)-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开开心心上学去”为主题,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适应新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上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校礼仪,如问候老师、同学,遵守课堂纪律。
③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爱护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对新环境的恐惧和焦虑,建立自信。
②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场景,直观展示学校生活。
3.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上学情景,培养社交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上学经验,互相学习。
5.设计互动游戏,如“记忆卡”游戏,复习所学知识,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开开心心上学去”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你最喜欢的学校活动是什么?”、“你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学校生活的重要性。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学校生活的视频,引出“开开心心上学去”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学校礼仪、学习习惯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我是小学生”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上学情景,培养社交能力。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如何与不熟悉的同学交流?”、“遇到困难怎么办?”等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游戏,体验上学情景,学习与人交流。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社交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我的上学日记”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天的学校生活。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学校生活相关的书籍、网站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我的上学日记”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推荐的资源,了解更多的学校生活知识。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校生活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学校生活知识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小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包括上学、上课、课间活动、卫生、安全等方面,是帮助学生了解和遵守学校规则的重要参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该手册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助于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这本书介绍了小学生应掌握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如防火灾、防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