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docx

发布:2025-04-10约1.87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月份)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13分)默写与运用。

(1)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2),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4)在“杨浦诗词大会”的飞花令环节,选手需要说出包含生死观的诗句。你想到《过零丁洋》中“,”这两句诗,既符合主题,又充满浩然正气。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22分)

2.(2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①。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丙】战长勺曹刿败齐

鲍叔牙②因乾时③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节选自《东周列国志》)

【注释】①不重伤,不禽二毛;指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拿头发花白的老者。②鲍叔牙:齐国大夫。③乾时:地名。

(1)【甲】【乙】两文节选自同一部著作,应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不以阻隘也

②下列选项中,对【乙】文“寡人虽亡国之余”中“余”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

B.剩下的

C.其余

D.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4)小杨和小浦就文中曹刿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

①小杨:我认为曹刿是一个的人,【甲】文中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②小浦:我有不同的想法。从【乙】文中宋襄公的言论看,古时作战讲究摆好阵势,公平对决。曹刿在“”时才下令击鼓进军,这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小杨:此言差矣。

③首先,从齐鲁两国的实力对比看,;

④其次,从【丙】文描述的作战过程看,曹刿只是采取了(请从以下选项中进行多选,全部选对才得分。A.避其锋芒B.示敌以弱C.敌疲我打D.后发制人)等战术,最终还是以战场对冲决胜负,谈不上不择手段;

⑤再次,鲁国是被攻伐的一方,作战目的应是保家卫国。若像宋襄公一样□□□□(填写宋公的人物形象),将会导致将士死伤、国家受难,这是不可取的。

⑥小浦:有道理。对比【甲】【丙】两文,我还发现了齐军战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鲍叔牙。

二、现代文(36分)(一)

3.(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好文章要高屋建瓴

梁衡

①文章立意要有高度。什么是立意呢?通俗地讲,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

②写作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想说什么。一般来讲,作者要说的无外乎是一件事、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景物、一种知识等等,所以文章经常分成了描写文、叙述文、抒情文、议论文。前提是这些景物、事情、道理都要有一个思想来贯穿,能立得起来,让人眼前一亮、一惊,可读、可叹,这就是立意。

③人物、事件、背景、心情、相关的知识等等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一堆砖瓦材料,怎样才把“建筑材料”变成一座漂亮的楼房?在写文章前,作者脑子里事先应该有一个意图,就像建筑设计师画图一样。建筑师首先要解决的是房子的主体结构、梁、柱等。文章先要确立一个主题思想,如一座房子的大梁,要立意在先。主题确定之后,才会有后面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立意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图纸定不下来,这房子没法盖。

④古人讲,文如看山不喜平,山峰总是有曲线的,如果是一条直线就不好看。就是说文章立意要高,要有棱角。像一座山,要有高峰凸起,给读者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王之涣有一首诗《登鹳雀楼》,非常出名。短短的四句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