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 诱人的瓜果》教学设计.docx
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诱人的瓜果》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诱人的瓜果》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各种瓜果的形态、色彩,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瓜果作品。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瓜果的形态、色彩,增强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知和理解;发展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绘画和手工技巧创作个性化的瓜果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评价和反思自己的作品,以及他人的作品;同时,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于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搭配等,并对基本的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已经通过生活经验对瓜果的形态和颜色有了基本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的学生通常对绘画和手工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在绘画方面较为擅长,有的则对动手制作更感兴趣。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直观、互动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描绘瓜果的细节和比例上遇到困难,因为这对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使用颜料和工具时可能会遇到控制难度的问题,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手工制作部分可能是一个挑战。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材,并提前准备第5课《诱人的瓜果》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收集不同瓜果的图片和实物,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供学生观察和欣赏。
3.实验器材: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绘画区和手工制作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作和交流。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瓜果形态、颜色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你能识别几种瓜果?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反馈的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片资料,了解瓜果的基本特征。
思考预习问题:记录自己对瓜果的观察和认识,准备课堂分享。
提交预习成果:将观察记录和问题反馈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作用与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瓜果的实物,引发学生对瓜果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瓜果的绘画技巧,如比例、颜色搭配等。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瓜果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描绘瓜果的形态。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绘画比赛,实践所学技巧。
提问与讨论:就绘画过程中的疑惑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掌握瓜果绘画技巧,提升美术表现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绘制一幅包含多种瓜果的画作作为课后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有关瓜果文化、艺术作品欣赏的网站链接。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画作,尝试运用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访问提供的网站,了解瓜果在艺术中的表现。
反思总结:分析自己的画作,思考如何改进。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作用与目的: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能力。
知识点梳理
1.瓜果的基本特征
-瓜果的形态:圆形、椭圆形、长形等,每种瓜果都有其独特的形状。
-瓜果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等,颜色丰富多样。
-瓜果的纹理:光滑、粗糙、有斑点等,不同的纹理增加了瓜果的辨识度。
2.瓜果的观察方法
-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先观察瓜果的整体形状,再观察细节。
-观察角度:多角度观察瓜果,包括正面、侧面、俯视等。
-观察方法:用眼看、用手摸、闻一闻等,全面了解瓜果的特征。
3.瓜果的绘画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