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2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2数据的表示1扇形统计图教学实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的15.2节——数据的表示,特别是扇形统计图的教学。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在学习了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后,已经掌握了如何收集数据,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表示数据,尤其是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加深对数据分布和比例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意识,通过扇形统计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复杂的数据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增强数学模型构建和数学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扇形统计图,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扇形统计图的数据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每个扇形角度和面积。
-正确识别和解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如扇形的大小表示数据比例。
-举例:若一组数据中,各类别占比分别为10%,30%,40%,20%,教师需指导学生计算各扇形角度(360°×比例)并绘制扇形图。
2.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统计图中数据比例与实际数量的关系,将百分比转换为实际数量。
-识别扇形统计图中可能存在的误导性信息,如不均匀分布的扇形。
-举例:如果一组调查数据表示某班学生喜欢的颜色,蓝色占比40%,绿色占比30%,红色占比20%,黑色占比10%,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百分比是如何在扇形图中体现的,以及如何将这些百分比转换为实际的学生人数。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扇形图中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避免仅凭视觉判断比例。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相关教材,以便跟随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扇形统计图制作的模板、示例图表、相关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
3.实验器材:准备绘图工具,如圆规、直尺、彩笔等,供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使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台清洁、安全,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如超市销售数据、学校社团人数等,提问学生如何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表达数据,激发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兴趣。
3.活动时间:5分钟
【讲授新课】
1.引入扇形统计图概念:解释扇形统计图是表达数据占比的一种图形,每个扇形代表一个类别在整体中的比例。
2.计算扇形角度:讲解如何计算每个扇形的角度(360°×比例)。
3.绘制扇形图:演示如何根据比例绘制扇形图,强调中心角度和扇形面积的关系。
4.举例讲解:展示具体的扇形统计图,分析图中的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
5.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如何根据扇形图判断各类别的数据占比,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绘制过程。
6.活动时间:10分钟
【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绘制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2.学生展示: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扇形统计图,如家庭开支、考试分数分布等。
4.活动时间: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学生: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点?
2.引导学生思考:扇形统计图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数据表示?
3.活动时间: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生活中的数据问题,并设计扇形统计图。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讨论和分析。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活动时间:10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的分布特点?
2.活动时间:5分钟
【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扇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提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绘制并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数据问题。
3.活动时间:5分钟
【教学时间】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10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知识点梳理
1.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收集数据。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