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docx
1.2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2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教材分析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运动的快慢!这可是我们四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课本里的一块宝藏哦!我们要通过这节课,一起看看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还有那些神奇的运动规律。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科学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实验:学会观察物体运动,设计简单实验来探究运动快慢。
2.科学思维:发展比较、分类和推理的能力,理解速度的概念。
3.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树立科学探究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迎来的是关于运动快慢的科学探索之旅。在我们四年级这个阶段,大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你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宝贵品质。在知识层面,你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不过,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背景和习惯不同,我们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同学可能对运动和速度的概念比较熟悉,能够迅速理解速度的比较方法;而有些同学可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地引导和帮助。在素质方面,我们班上的同学们普遍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将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行为习惯上,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有时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的情况。因此,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会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游戏,激发大家的兴趣,同时也会强调课堂纪律,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中。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与演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实际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速度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共同探究运动的快慢。
3.实践操作:安排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或视频,呈现运动快慢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器材: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秒表、计时器等,辅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互动软件:运用教育软件,进行速度计算和比较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动物奔跑速度的短视频,如猎豹、乌龟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的动物中,谁跑得最快?你们觉得如何判断一个物体跑得快还是慢呢?
3.**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认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总结**:引导学生们得出,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或者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速度的定义**:介绍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2.**速度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速度=距离/时间)。
3.**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如自行车骑行、汽车行驶等,让学生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讨论**:提问学生,如何用速度公式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计算速度、比较速度等。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解答疑问。
3.**展示答案**:每组派代表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它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行驶10公里?
2.**学生回答**:学生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3.**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过程,并强调速度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教师扮演教练,学生扮演运动员,进行速度比赛的游戏。
2.**提问**:教练(教师)提问运动员(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速度。
3.**讨论**: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改变运动方式、锻炼等手段来提高速度。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提问**:除了速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2.**讨论**:学生讨论影响物体运动的其他因素,如重力、摩擦力等。
3.**总结**:教师总结影响物体运动的主要因素,并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教师带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