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湖心亭看雪》为教学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古典诗词有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湖心亭看雪》,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意境之美。
2.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意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古典诗词,对诗词的基本格式、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对古典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所感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古典文学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探索和解读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朗读和背诵来感受诗词的韵味,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来深入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阅读《湖心亭看雪》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古代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困难,尤其是在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时。此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文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可能难以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文章时,可能会在把握作者情感和意境的细微差别上遇到挑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电子书包或平板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互动交流。
-信息化资源:古典诗词鉴赏相关视频资料、在线诗词库、电子词典。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教鞭、PPT课件、朗读录音、诗词鉴赏分析表格。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展示湖心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张岱及其作品《湖心亭看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分析文章结构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湖心亭看雪》的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和逻辑。用时:10分钟。
(2)解读重点词句
详细内容:教师选取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如“湖心亭”、“雪”、“孤舟蓑笠翁”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作用。通过解读,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用时:10分钟。
(3)体会作者情感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湖心亭看雪》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寂寞、超脱等。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1)朗读比赛
详细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湖心亭看雪》的朗读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用时:10分钟。
(2)绘制意境图
详细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一幅描绘湖心亭雪景的意境图。通过绘画,加深学生对文章意境的理解。用时:10分钟。
(3)创作仿写诗词
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湖心亭看雪》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一首仿写诗词。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文章的主题思想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等。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作者的情感表达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如孤独、寂寞、超脱等。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3)文章的写作手法
举例回答:学生讨论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写作技巧。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文章结构、重点词句、作者情感、写作手法等。通过总结,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对文章意境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等。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张岱及其生平经历
-《湖心亭看雪》的写作背景
2.文章结构分析
-开头:描绘湖心亭的雪景,为全文奠定基调。
-中间:叙述作者夜游湖心亭的经历,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