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44-2017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docx
ICS65.150B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944—2017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uper-intensivefarming
ofwhiteshrimp(Litopenaeusvannamei)
2017-04-14发布2017-05-14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294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农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璐、叶海斌、刘洪军、许拉、王剑非、盖春蕾、于晓清、王淑娴、刁菁、樊英、李乐。
1
DB37/T2944—2017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场地选择、养殖与配套设施建设、养成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淡、海水的工厂化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2002对虾配合饲料
3工厂化养殖场地选择
3.1位置
工厂化养殖池塘宜建在淡、海水资源丰富的河流、湖泊、海边,潮流畅通、水源交换好,容易排灌,且不受暴雨、台风及工厂排污影响,不应在海滩变迁区、河口洪泄区以及地震危险区,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要求。
3.2水质条件
凡纳滨对虾(淡水)工厂化养殖用水的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要求。凡纳滨对虾(海水)工厂化养殖用水的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
4养殖与配套设施建设
4.1养殖池
养殖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石块加水泥浆、高强度玻璃钢构建,形状为圆形、方形弧角或环道式养殖池,面积20m2~1000m2,池深1.5m~2.5m。圆形或方形弧角池底中央应建成锅底形,利于水池中污物聚集,并由池底及中央排水孔随污水排出。
4.2养殖车间
2
DB37/T2944—2017
车间顶部结构形式有拱形、向阳形、三角形等,常采用钢屋架、钢木混合架,顶部材料可选用玻璃或透光率70%以上的原色玻璃钢波形瓦或透明塑料薄膜等透明材料,晴天上午10时室内光强度保持在5000Lux以上。在风力较强的海边,应优先采用抗风力强的低拱屋顶结构。有冬雪区域房顶应注意防雪。
4.3配套设施
4.3.1蓄水池
兼有蓄水、沉淀以及曝气等作用,通过闸门或水泵纳水。放置增氧机等设备增加水源流动性达到良好的曝气效果。
4.3.2过滤系统
采用二级砂滤即可把水体中的颗粒性物质基本过滤干净,网滤时网目的大小可具体根据水质情况及实际生产的需要而定,水源清洁,无病原体。
4.3.3消毒系统
配备包括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或化学消毒器等设备,蓄水消毒也可用15×10?~30×10的漂白粉,施药后应经充分搅匀,利用物理化学的措施减少致病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4.3.4增温系统
利用热水锅炉、太阳能加热系统、工厂余热或地热等对养殖池中水体加温。
4.3.5进排水系统
养殖用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曝气后由养殖池侧边管道进入。养殖池底部排污口与排水管道相连,排水管道由养殖池外开关控制,排水管道开启后利用池内外水压差,池内污水由排污口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4.3.6动水及增氧系统
大型养殖池养殖前期每600m2水面使用1台~2台1kW的增氧机,中后期增至2台~4台;小型养殖池可使用拐咀气举泵动水兼增氧,每分钟的供气量应达养殖总水体的0.5%~1%以上。送气管道末端连接微孔增氧管,气体形成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养殖密度较高可增设纯氧、液氧等发生装置及一些高效气水混合设施。注意上、中、底部增氧及动水效果的有机结合。
4.3.7水质监测系统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系统中可配置自动检测的多参数检测系统,通过对管路内及养殖池水体的水质参数检测,实现养殖系统内循环或水质监测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