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分式的加法和减法(2)--通分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2)--通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2)--通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2)——通分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分式加法和减法的奥秘,重点学习通分技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发现分式加减的乐趣吧!????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抽象:培养学生理解分式加法和减法中通分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逻辑推理: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3.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运用通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建立和解释数学模型的能力。
4.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解决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通分的概念和必要性。
2.掌握通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
1.确定通分的最简公分母。
2.正确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对于重点,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通分的意义,并通过练习巩固通分步骤。
2.针对难点,首先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最简公分母,然后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通分技巧,最后通过教师点评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分式加减法教学视频、分式通分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分式模型)、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运算问题,如将不同单位的商品价格进行比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这些分数的加减运算。
3.引导思考:提问学生是否还记得分数加减运算的基本法则,以及如何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进行加减。
4.激发兴趣: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分式加减法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分式通分的概念和必要性,结合实例说明。
2.讲解通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展示具体的操作过程。
3.强调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通分的技巧。
4.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帮助学生理解。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通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课堂讨论:各小组分享解题思路,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课堂展示: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通分过程中,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
2.提问学生:通分后,如何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3.提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通分技巧解决问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练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3.教师提问:如何将通分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通分技巧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在分式加减法中,如何培养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师提问: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数学的应用价值。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布置分式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共计45分钟,紧扣实际学情,注重师生互动,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分式的历史背景介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分式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分式在科学领域的应用:收集分式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速度、浓度、角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增强学生对分式应用的理解。
-分式的极限概念:介绍分式极限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微积分中的重要性,为学生后续学习微积分打下基础。
-分式的几何意义:通过几何图形,如圆、球等,展示分式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式的概念。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推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