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docx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二(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4月20日(周五)下午第三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思辨能力: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提高对法律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认识。
2.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
3.公民素养: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4.国家认同:认识到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理解并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2.原则的内涵: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
难点:
1.原则与实际操作的关联:理解依法治国原则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难点。
2.法律与权力的关系:分析法律对权力制约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平衡法律与权力的关系。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则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并探讨解决途径。
3.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依法治国的最新进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使用PPT展示相关法律文件、时事新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视频教学:播放法治教育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法治精神。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治建设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宪法、法律的基本概念,以及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a.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详细阐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建设方向。
b.原则的内涵: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依法行政等原则。
-举例说明:
a.以实际案例说明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b.通过历史事件分析,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
-互动探究:
a.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b.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依法治国原则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a.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法治宣传活动,如海报、宣传册等。
b.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加深对法律程序的理解。
-教师指导:
a.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完善方案。
b.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总结提升(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5.课后作业(约10分钟)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依法治国的短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最新动态。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法律法规汇编:收集整理与依法治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法治案例分析:搜集典型案例,包括民事、刑事、行政等领域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法治建设专题报告:收集国内外法治建设的专题报告,如国家法治指数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报告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法治教育视频资源:收集法治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法治讲座、纪录片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法治中国》等书籍,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成就。
-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