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docx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为核心,结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材内容,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1.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明确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
3.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4.引导学生思考依法治国总目标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5.总结提升,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能够理解并认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增强对国家法治建设的信心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点讲解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等,以及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举例:通过分析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系,让学生理解法治体系的层级结构和内容。
-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强调法治在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重要性。
-举例:结合具体案例,如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的法律救济,让学生感受法治的实际作用。
2.教学难点
-法治思维的形成: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学生可能习惯于感性思维,难以形成系统的法治思维。
-举例:通过分析具体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法律逻辑。
-法治原则的内涵与运用:讲解法治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适用的一致性等,并指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法治原则,且难以将其应用于实际。
-举例:通过讨论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法治原则进行评价和分析,加深对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配备《政治与法治》必修三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自学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法律文本、新闻报道、法治建设案例等文档资料,以及相关的视频片段,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确保多媒体资源的顺利展示。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提前划分讨论区域,准备必要的讨论材料,如大白纸、彩笔等,以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秩序是什么?”引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
-回顾旧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法治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法治与依法治国的联系。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括法治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法治国家的特征。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我国近年来的法治建设成果,如刑法修正案等,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法治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并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一份关于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知识点总结。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讨论依法治国总目标对个人成长的启示,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法律文献:推荐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文献,以加深对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认识。
-法治建设案例: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典型案例,如反腐败斗争、司法体制改革等,让学生了解法治建设的实际进展。
-法治理论文章: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法治理论的学术文章,如《法治与社会发展》、《法治与公民权利》等,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
-国际法治经验:介绍世界各国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英国的普通法制度、美国的宪法修正案制度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拓展建议
-深入学习法律知识: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在线资源等途径,自学更多法律知识,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