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_CACM 1198-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docx

发布:2025-04-11约1.37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11.120C05

8

标准

T/CACM1198—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Clinical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internaldiseasesinTCMUpperairwaycoughsyndrome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79

T/CACM1198—2019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苏州市中医院、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锁芳、林琳、徐静、薛汉荣、张念志、张炜、王真、崔红生、毛兵、孙钢、洪敏俐、关卓瑜。

80

T/CACM1198—2019

引言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中医呼吸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修订过程与任何单位、个人无利益关系。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慢性咳嗽中常见病因之一,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能明显缓解其症状,并改善预后。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理法方药体系尚未确立,制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的主要目的是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辨证思路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实践活动。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指导组和中医呼吸病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文献评价小组确定筛选证据的标准,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MEDLINE等国内外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9篇,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根据证据级别达成专家共识,并提出推荐意见,初步制定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本指南是根据中医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古代经典医籍方药及专家经验制定而成,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T/CACM1198—2019

81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诊断、中医辨证、中医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诊断和中医辨证治疗(儿科14岁以上儿童可参照本指南)。

本指南适于中医肺病科、中医科、基层全科中医师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2术语与定义[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airwaycoughsyndrome,UACS

又称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dripsyndrome,PNDS),本病是由鼻及鼻窦、咽喉病变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伴或不伴鼻后滴漏(postnasaldrip,PND),咳嗽常超过8周,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的一组疾病。

3临床诊断[1-3]

3.1西医诊断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3]。

UACS是由鼻及鼻窦、咽喉病变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伴或不伴鼻后滴漏,常可表现为慢性咳嗽,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3.1.1病史

患者可有涉及鼻、鼻窦、咽、喉等部位的多种基础疾病,如:鼻炎、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3.1.2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可见咳嗽、无痰或咯痰。可伴有鼻塞、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鼻痒、打喷嚏、流涕、嗅觉障碍;咽痒、咽痛、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声音嘶哑等鼻咽部症状。

本病由鼻部基础疾病导致的可见鼻黏膜肿胀,或有充血,或鼻腔分泌物增多;由咽部基础疾病导致的可见咽部黏膜充血,或有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后壁附有黏脓性分泌物。本病患者两肺呼吸音清或粗,无干湿啰音。

3.1.3实验室检查

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有鼻部症状者,可行鼻内镜或鼻窦CT、MRI检查。

有咽喉部症状者,可行喉镜检查。

注意排除鼻咽部新生物,尤其是恶性肿瘤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