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38课 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实录.docx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8课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实录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8课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实录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8课“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提高演示文稿的美观度和表现力。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图片插入功能,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通过学习幻灯片中图片的插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学会选择合适的图片来丰富演示文稿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会利用图片美化演示文稿,提升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好奇,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知识方面,学生对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有所了解,但对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具体步骤和技巧掌握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在图片格式选择、图片编辑和排版布局等方面存在困难。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缺乏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对图片版权和合理使用认识不足,可能会在演示文稿中随意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这些因素将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演示操作,详细讲解图片插入的步骤和技巧,确保学生理解操作流程。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协作能力。
3.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插入图片,巩固所学知识。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编辑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提升审美能力。
5.适当引入游戏环节,如“图片接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有哪些好处?”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1)讲解图片插入的基本步骤:打开PowerPoint,选择要插入图片的幻灯片,点击“插入”选项卡,选择“图片”,然后选择合适的图片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
(2)介绍图片格式和大小:讲解常见图片格式(如JPG、PNG、GIF)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幻灯片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图片格式和尺寸。
(3)讲解图片编辑技巧:演示如何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透明度等,以及如何使用图片效果和形状来丰富演示文稿。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1)学生尝试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个人电脑上尝试插入图片,教师巡视指导。
(2)图片编辑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对插入的图片进行编辑,如调整大小、位置等。
(3)图片排版练习:学生将编辑好的图片应用到幻灯片中,进行排版练习,提升审美能力。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1)图片格式的选择:讨论不同图片格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图片格式。
(2)图片编辑技巧的应用:分享图片编辑技巧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案例,如如何调整图片透明度、如何使用图片效果等。
(3)图片排版布局:讨论不同排版布局对演示文稿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排版布局。
举例回答:
-图片格式的选择:学生A:“我觉得JPG格式适合插入图片,因为它可以保持图片质量,而且文件大小较小。”学生B:“PNG格式也有优势,它支持透明背景,可以更好地与幻灯片内容融合。”
-图片编辑技巧的应用:学生C:“我学会了调整图片透明度,这样可以在幻灯片中突出重点内容。”学生D:“我还学会了使用图片效果,让图片看起来更有立体感。”
-图片排版布局:学生E:“我觉得图片应该放在幻灯片中央,这样更吸引人。”学生F:“我同意,而且图片与文字的结合要合理,不要喧宾夺主。”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图片插入步骤、图片格式选择、图片编辑技巧和排版布局。然后,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图片格式的选择和图片编辑技巧的应用。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图片素材库:介绍一些免费的图片素材库,如Pixabay、Unsplash等,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图片资源,适合学生在制作演示文稿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