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docx
4.3.1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4.3.1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本节内容紧密联系我国海洋资源现状和发展战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掌握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增强对海洋权益的认识。
2.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海洋问题。
3.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理解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海洋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图的阅读、地理要素的识别等。此外,他们对我国地理位置、海岸线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海洋权益的具体内容、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细节以及国际海洋法公约等可能了解较少。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对海洋这一主题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但对抽象的海洋权益和战略理论可能缺乏兴趣。学生的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记忆和模仿。学习风格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海洋权益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时,可能会遇到概念抽象、逻辑复杂等问题。此外,由于海洋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学生可能难以从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在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时,学生可能面临观点碰撞和表达不充分等挑战。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地理教学挂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海洋地图
-海洋权益相关案例资料
-国际海洋法公约文本节选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
-讨论小组活动记录表
-海洋问题讨论卡片
-实时新闻资讯平台
-电子地图软件
-互联网资源:海洋研究机构网站、海洋政策文件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海洋的纪录片片段,展示海洋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海洋领域的地位和挑战。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海洋权益的认识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海洋权益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2.分析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3.讲解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
4.通过案例教学,分析我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海洋问题,分析其涉及的海域划界、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权益问题。
2.案例分析: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海洋权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海洋权益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学生展示: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海洋权益的理解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看法。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指导。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对海洋权益的认识。
2.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学会分析海洋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理解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海洋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权益和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教学时间: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海洋权益的基本概念,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学生熟悉国际海洋法公约的主要原则和规定,能够识别海洋权益的相关条款。
-学生了解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包括我国在海洋领土、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权益。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分析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升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