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复习引入1.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概念是什么??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有哪些??2.最普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什么方法??
教学内容和目标3.说出感染的来源、类型。2.知道内、外毒素的区别。1.说出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的概念。5.知道医院感染的分类和控制。
基本概念细菌的感染(infection):是指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称为病原菌(pathogen)或致病菌(pathogenicbacterium)。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nonpathogenicbacterium)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病原菌从一个宿主到另一宿主体内并引起感染的过程称为传染。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只有在某特定些情况下才可引起致病,这类细菌称为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的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群,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这些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normalflora)。一、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存在于人的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部位主要菌类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眼结膜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和奈瑟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和类杆菌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口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和梭杆菌胃一般无菌肠道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杆菌、乳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尿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正常菌群的作用例如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肠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老年时期为多,而到老年后,肠道的产气杆菌较多。这是肠道菌群与其环境(人体肠道)相互宿主的免疫系统有赖于抗原的刺激才能发育与成熟与治疗相关的代谢产物??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的正常寄居可以妨碍或抵御致病微生物的侵人与繁殖
正常微生物群还与它们存在的环境(即宿主)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状态。这种状态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之中。只要这种动态过程不会引起疾病,就被称为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当宿主(免疫、营养及代谢等)、正常微生物群(种类、数量、位置等)或外界环境(理化和生物)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就会导致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最常见的是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诱发微生态失调的因素多见于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抑制剂和肿瘤化疗药物,以及部分外科手术和插管等侵人性诊疗操作。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它是从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正常菌群的几个延伸概念
机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平衡状态及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细菌成了致病菌,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引起机会感染常见的条件或因素: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寄居部位改变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pathogenicity)。致病菌的致病作用与它的毒力、侵入数量以及侵入途径密切相关。
一、细菌的毒力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量)。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invasiveness)和毒素(toxin)
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细菌的侵袭力包括与黏附、定植和产生侵袭性相关物质的能力。侵袭力与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物质相关。1、侵袭力(invasiveness)构成细菌侵袭力的主要致病物质:(1)黏附素:是位于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菌毛:主要存在于革兰阴性菌,发挥黏附作用。G-中的外膜蛋白、G+的膜磷壁酸(2)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