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十万个为什么》共读指导设计.docx

发布:2022-06-07约4.6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万个为什么》共读指导设计 作品解读: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这本书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在屋子里设置旅行站点∶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具架、碗橱、衣柜。每到一站,都由站点中的事物联想到很多有趣的科学问题,然后在作者娓娓动听的描述中,逐渐揭开问题的本质,为读者呈现出清晰的原理。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确实,这本书内容包罗万象、融合古今,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向孩子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科学世界。它启发儿童乐于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它引领儿童渴望求知,培养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 阅读科普书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探索世界的兴趣,提供科学实践的探索途径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探索世界的科学精神。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导读板块,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独特的写作形式;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设计阅读记录单,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推动学生持续而深入地阅读。在推进板块,依据文体特点,开展游戏、聊故事等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收获、丰富阅读体验、感受阅读乐趣;品读精彩语段,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在延伸板块,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其他科普作品,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运用主题式思考方式进行实践活动共读共创,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视野得到延伸。 共读目标: 1.能自主阅读,感知书中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 2.交流阅读方法和感受,探索科学世界里的奥秘,分享阅读的快乐。 3.激发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共读流程: 导读板块: 一、以问激趣,走进科普 1.联系生活,提出疑问。 同学们,在生活中,对于一些熟悉的事物,我们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一生火就会感觉热?为什么水可以灭火,而煤油却不可以?肥皂是怎么洗掉污垢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很有趣?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 2.揭示话题,引发期待。 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藏着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揭开其中的奥秘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识书目,感知梗概 1.了解书名。 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有这样一句诗∶ 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本科普书籍的书名就取自这句诗,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它的题目,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 2.走近作者。 出示∶米·伊林,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科普作品除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外,还有《几点了》《白纸黑字》《桌上的太阳》《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我国科普作家高士其曾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3.知晓影响。 出示∶米·伊林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米·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米·伊林作品译介到中国来已有七八十年,版次不断增加,印数始终不衰,一直是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们从这段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呢? 4.阅读目录。 (1)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读目录。 (2)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是呀,这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是一本房间旅行指南。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一共有六个旅行站点∶水龙头、炉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伊林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进行了有启发性的解释。 三、以猜促读,感受语言 (一)猜测内容。 1.同学们,伊林带领我们在屋内旅行,你对其中哪个“旅行站点”特别感兴趣?猜一猜伊林在这个站点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2.自主阅读,印证猜测。 根据目录,大家赶快找到相应的章节,看看你猜测的对吗? (二)感受语言。 1.出示屋内旅行记节选内容。 语段一∶我的一个朋友这样回答∶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是湿的凉的。那煤油还又湿又凉呢,你去试试用煤油灭火! 算了,最好还是别试了,必须要叫消防车! 语段二∶不过,如果你手拿肥皂,除掉烟灰就很容易了。肥皂会猛地扑向敌人,抓住它,然后把它从毛孔里、皮肤的褶皱里赶出来。 语段三∶噼噼啪啪——干燥的松树木柴烧得正旺。欢乐的火焰,就像是一名乡间音乐家,引领着聚集在炉灶周围的观众跳跃、舞蹈∶蓝色搪瓷茶壶像我们扔帽子一样,将自己的壶盖抛上去,又接住;平底锅咝咝地唱歌,兴奋得无法平静下来;就连那口大铜锅也放下了平时的威严,拼命地翻滚着,锅内沸腾的水咕嘟咕嘟冲出来,溅到自己的邻居——毫不张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