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pptx
课案5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普通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评价,包含意义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内容评价,包含意象评价和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评价。
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情感;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考查中连带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就是了解诗歌所表现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高度进行客观详细分析评价。;知识贮备;咏史怀古;羁旅行役;闺怨闺情;学考连接;解析:本题可从个人经历(年老多病、孤舟为伴)和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两方面分析。作者不但哀叹自己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答案:因为作者已到暮年,独自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终年不息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百姓,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作者忧国忧民高尚情怀。;2.(·福建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怀?请简明分析。;解题指津;限时训练;(1)对这首词了解和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沧茫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沧茫、水天一色特点。
C.“贴云寒”利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佳作。;(2)本词表示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又是怎样表现?请结合全词简明分析。;2.(·山西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①长恨飘蓬②。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像蓬草一样飘浮不定。;(1)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利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2)结合全词,简明分析词人表示情感。;考点2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学考链接;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其在经历中所表现出来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这么才能更加好地把握作品思想感情内涵。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答案:(1)这是词人表示自己徒有壮志,空慕英雄,对生命短暂、功业未成感伤;(2)这是词人渴慕历史英雄,急迫希望在短暂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主动进取之情;(3)这是词人经过官场沉浮之后,表现出一个归隐避世之情;(4)这是词人表示是主动进取,还是消极避世时犹豫煎熬痛苦之情;(5)这是词人表示自己被贬谪,远离京城,不知前途何处迷茫之情。;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人生态度。;解析:苏轼一生饱受贬谪之苦,但因为他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浸润和影响,一直以旷达乐观情怀坦然相待。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结合作者苏轼生平经历和思想特征,二是要结合本诗内容,三是要回答本诗所表现苏轼“人生态度”。苏轼身在“天涯万里”,宦海漂泊,人生遭受重大挫折,但儒道释三家给他提供了坦然乐观精神支柱,加上黎族百姓热情相待,他感到了无限欣慰,好像进入了曾点曾经描述礼乐之治盛世。从中能够体会到苏轼逍遥自在、随遇而安、主动乐观人生态度。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因为受到佛道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热情欢迎,所以表现出曾点曾经含有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因为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热情欢迎,所以依然向往曾点描述礼乐之治,表现出主动乐观人生态度。;解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