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第六讲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案新人教版 .pdf
第六讲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
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相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观点看法。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
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I题型一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山水田园诗
含义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夫、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①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
标记
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1)比方、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
白描与工笔;②视察角度凹凸俯仰的改变与远近凹凸的依次;③光、影、色
常用
调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
技法
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o(3)常用的抒情方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酷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憧憬及厌
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予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
情感
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闲情逸致之情。⑤对现实不满和明珠暗投的
苦闷。
(续表)
(1)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洱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仅点明白景物、季节,还渲染了
送别时冷寂凄凉的环境氛围和诗人悲伤的心情。
(2)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烟花含愁,孤帆载憾,明写帆之“孤”,实
乃人之“孤o天际碧波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
答题
画面中渗出来。
角度
(3)领悟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对作者的身世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有肯定的
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精确地领悟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留意:
①视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改变;②描写
景物的手法,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画和细
微环节描写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答题诗人用XX(修辞、表现手法)手法,通过对XX(诗中详细意象)的描写,表
模板现出诗人对XX(意境)的宠爱之情。
区即时小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觥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f(gd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
微,式微,胡不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