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数据表处理第10课一、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三单元数据表处理第10课一、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些图表用于展示和分析数据。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将复习并应用之前学过的电子表格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格式化。同时,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据处理技巧应用于创建图表,从而加深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教学内容与《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据表处理”中的相关内容紧密关联。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数据分析和呈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数据可视化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计算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基本制作步骤。例如,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选择数据源、设置图表类型、调整图表格式等基本操作。
-重点二:数据与图表的关联性。学生需要理解如何通过调整数据来改变图表的展示效果,例如,通过修改数据系列来改变柱形图的高度或折线图的走势。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图表的精确度和美观性。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如何调整图表的字体、颜色、边框等细节,以达到既精确又美观的效果。
-难点二: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学生可能对如何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趋势感到困惑,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数据时。
-难点三:图表类型的适用性选择。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例如,柱形图适合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而饼图适合展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四:数据源更新与图表动态变化。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当数据源更新时,如何自动更新图表,以及如何处理动态数据的变化。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动手制作图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不同图表的适用性、数据解读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图表制作过程,直观展示操作步骤。
2.互动软件: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实时操作,体验图表制作的全过程。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图表制作技巧,拓展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表,如超市促销活动中的价格比较图、学校成绩排名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图表的实用性。
简短介绍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数据展示中的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定义,包括它们的主要用途和展示数据的方式。
详细介绍每种图表的组成部分,如数据系列、坐标轴、标题等,使用图表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如销售数据展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等,进行详细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图表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