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爬天都峰》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Word版(统编版).docx
17《爬天都峰》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Word版(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章节内容为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爬天都峰》的阅读与理解,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展现攀登天都峰的艰辛与快乐。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的交融。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人物心理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习主人公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课文《爬天都峰》中作者对天都峰自然景观的描写,体会其美丽与壮观。
2.分析主人公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感受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难点:
1.理解课文中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结合,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2.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解决办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感受天都峰的自然景观。
2.组织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代入主人公的角色,体验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通过课后阅读拓展,推荐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情感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白板或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配套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天都峰自然景观图片、攀登过程的视频资料、相关文学作品链接。
4.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拓展阅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爬天都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攀登过高山?想不想知道攀登天都峰的感受?”
展示一些关于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攀登高峰的壮丽和挑战。
简短介绍《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攀登精神的兴趣。
二、课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爬天都峰》的基本概念、写作背景和作者。
过程:
讲解《爬天都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对攀登精神的感悟。
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篇、攀登过程和结尾,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课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攀登天都峰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1.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
2.分析主人公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困难、坚持、喜悦等。
3.讨论攀登天都峰的意义,如锻炼意志、挑战自我、欣赏美景等。
4.引导学生思考攀登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攀登精神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
2.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攀登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1.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2.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攀登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1.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背景、攀登过程、人物心理活动等。
2.强调攀登精神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时勇敢挑战自我。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攀登精神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七、拓展活动(10分钟)
目标: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探索攀登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过程:
1.分发关于攀登精神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相关书籍、文章等。
2.鼓励学生在课外参与攀登活动,如爬山、徒步等,亲身体验攀登的乐趣和挑战。
3.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攀登经历和感悟,促进交流与合作。
六、知识点梳理
1.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爬天都峰》的作者及其生平简介
-课文写作背景,包括作者攀登天都峰的经历和感悟
2.课文结构分析
-开篇:引出主题,介绍天都峰的概况
-正文:详细描写攀登过程中的景物和人物心理活动
-结尾:总结攀登经历,表达对攀登精神的感悟
3.景物描写
-天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