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教案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doc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8课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课题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中华民族大家庭
年级
小学
教材分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们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庆活动,成为精彩纷呈、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凝结着中国人民丰富的民族情感,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是民众精神的重要寄托方式。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却不甚了解,因此让学生在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的同时,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教材不仅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汉族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还选取了学生不太熟悉的少数民族的节日火把节、那达慕大会、藏历新年、泼水节,以及各族同胞欢庆的“三月三”庆祝活动,就是让学生不仅要认识、学习本民族节日及文化,还要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传统节日及文化,意识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节日习俗和文化虽有不同,也有共通的地方,同时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快速发展,人员往来、信息交流更加便捷,有些传统节日已成为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各民族通过共同欢庆节日,感受节日的欢庆和幸福,实现文化的沟通、交流,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共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教材的宗旨。
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在什么时间、有什么来历、意义、文化内涵;还通过设置情景模拟、讨论交流、查阅资料、实践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切身体验了解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对节日的感受更深刻;更是让学生领悟尽管我们是多个民族、有着不一样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但正是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庆活动,成为中华民族精彩纷呈、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
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相关习俗、文化内涵,感受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增强对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通过情景模拟、讨论交流、查阅资料、实践活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社交能力、实践能力。
3.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分别在什么时间、有什么文化内涵。
重点
利用多方面信息让学生感受节日的隆重和热闹,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难点
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祝贺春节申遗成功
说一说:视频中提到的是什么节日?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观看视频,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55“情景模拟”:
在夏令营里,老师告诉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
教师提问:你的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总结:春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舞龙舞狮、走亲访友等。)
过渡:除了春节,我们国家还有其他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们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庆活动,成为精彩纷呈、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教师提问:中华民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有的是为了缅怀先辈,如清明节;有的是为了庆祝丰收,如中秋节、望果节、火把节;有的已成为阖(hé)家团圆的日子,如春节、藏历新年。
如今,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快速发展,人员往来、信息交流更加便捷,有些传统节日已成为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节日。
一、春节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且前面已经讨论过春节的习俗,就不再赘述)
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春节,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过春节(过年)吗?
1.观看视频:年的来历
2.说一说:在你心中,过年是什么?什么是中国春节?什么叫中国年味?你最喜欢过年的哪个习俗?
3.总结:
文化内涵: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亲朋团聚的日子。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习俗:春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如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走亲访友等。
时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二、中秋节
1.关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