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第1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PAGE
PAGE12
第1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学问·宏观把握
课程
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核心素养
1.结合等压线分布图的分析,推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地理实践力)
2.通过绘制示意简图,结合世界地图,驾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区域认知)3.结合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综合思维)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形成的过程
2.风形成的缘由
(1)干脆缘由: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缘由: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高空中的风
近地面的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温馨提示]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干脆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整了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条件:假设大气是在匀称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凹凸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eq\b\lc\{(\a\vs4\al\co1(a低纬环流,b中纬环流,c高纬环流))
(3)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
①赤道旁边: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A赤道低气压带。
②30°N旁边: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风,并不断积累下沉,气压上升,形成C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北极旁边:接受太阳光热最少,空气下沉,形成G极地高气压带。
④60°N旁边: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盛行西风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极地东风在此相遇,暖空气爬升,致使60°N旁边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E副极地低气压带。
(4)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①形成:在近地面,由于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风带。
②分布eq\b\lc\{\rc\}(\a\vs4\al\co1(B为信风带,D为盛行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这样,全球共形成eq\a\vs4\al(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eq\a\vs4\al(六)个风带。
[温馨提示]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盛行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一、推断题
1.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2.植树造林可有效减弱风速。(√)
3.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4.气压带不是大气环流。(×)
5.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6.赤道低气压带是因动力缘由而形成的。(×)
7.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对称分布的。(√)
二、选择题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加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
D.图中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2.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解析:1.D2.A第1题,在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图可知,Fl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等压线垂直,且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等压线数值L2L1;F2是使风力减弱的摩擦力,其方向与风向相反;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因此应位于南半球。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即图中Fl。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解析:3.C4.C由图中的纬度和风向可以推断,①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②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③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④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