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12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相关学问,结合材料,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人地协调观:合理组织生产和生活,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了解大气成分和垂直分层对人类的影响。3.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对流层高度的差异及缘由。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观测了解当地大气成分和大气污染状况。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__水汽__和__杂质__三部分组成。
1.干洁空气
(1)组成
(2)作用
成分
作用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__生命活动__必需的物质
二氧
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__光合作用__的基本原料,对地面具有__保温__作用
臭氧
汲取太阳__紫外线__,臭氧对地球生物起爱护作用
2.水汽
(1)分布eq\b\lc\{(\a\vs4\al\co1(水平方向\b\lc\{(\a\vs4\al\co1(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潮湿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垂直方向:自地面对高空渐渐削减))
(2)作用: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3.杂质
(1)分布:陆地__多于__海洋,城市__多于__乡村,冬季__多于__夏季。
(2)作用eq\b\lc\{(\a\vs4\al\co1(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作为凝聚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的__温度__、密度和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__对流__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垂直
分层
温度随
高度的
变更
特征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上部冷下部热
①物质组成困难,空气密度大,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__水汽、杂质__,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②对流层的高度因__纬度__而异,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
③空气__对流__运动显著
④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亲密
续表
垂直
分层
温度随
高度的
变更
特征
与人类关系
平流层
气温随
高度的
增加而
__上升__,
上部热
下部冷
①空气主要以__平流__运动为主
②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天气现象少见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机飞行;有臭氧层汲取太阳紫外线
高层
大气
随高度
增加气
温先降
后升
①有电离层存在
③空气密度__很小__
__电离__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思辨】
1.推断正误
(1)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2)臭氧能剧烈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爱护伞”。(×)
(3)水的相变干脆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4)对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5)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可以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连线
将大气层与相应特征、意义连线。
①对流层A.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②平流层B.天气现象困难多变
③高层大气C.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答案】①—B②—C③—A
3.特殊提示
(1)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2)温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不一样。低纬度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度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厚度大,冬季厚度小。
(3)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大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体系构建】
eq\o(\s\up7(),\s\do5(大气的组成))
【地理情景】
材料一: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更。
材料二:植被与大气环境图。
材料三: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等一系列活动,人类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了不利影响。
(1)分析植被如何改造大气成分。
(2)现在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说明其主要作用。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并分析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杂质等。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且能汲取地面辐射,对地面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