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的生活好习惯 3 做事不拖拉教学实录 苏教版.docx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3做事不拖拉教学实录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3做事不拖拉教学实录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3做事不拖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围绕“做事不拖拉”这一主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事不拖拉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与课本内容《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相关联,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做事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感,形成自律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学习“做事不拖拉”,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做事不拖拉”的含义,认识到时间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②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形成自律的习惯。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做事不拖拉的必要性,克服拖延的习惯。
②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将时间管理融入日常生活。
③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粉笔、黑板擦。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
-信息化资源:相关教育软件(如PPT制作软件)、在线教育视频、图片素材库。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时间管理小游戏。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以一则关于时间管理的小故事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特点及其后果。随后,教师提问:“大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不拖拉有什么好处?如果做事拖拉,又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事不拖拉”。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①教师讲解“做事不拖拉”的含义,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拖延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克服拖延的习惯。
③教师示范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如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分解任务等。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①学生分组进行时间管理游戏,通过游戏体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③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做事不拖拉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做事不拖拉?
-分组讨论: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临时抱佛脚;学会说“不”,拒绝无谓的干扰。
②如何克服拖延的习惯?
-分组讨论:明确任务目标,分解任务步骤;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寻求他人帮助,共同监督。
③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分组讨论:制定每日时间表,确保学习、休息、娱乐等各方面时间均衡;学会利用碎片时间,提高效率。
用时:10分钟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做事不拖拉的重要性,并总结以下要点:
①时间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②克服拖延的习惯,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
③合理安排时间,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时间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做事不拖拉”的含义,认识到时间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如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分解任务等。
-学生能够识别和克服拖延的习惯,提高生活和学习效率。
2.能力提升
-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安排学习和生活。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更好地协调时间,提高团队效率。
3.情感态度
-学生对时间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
-学生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能够自觉遵守时间管理规则。
-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更积极的态度,提高了生活满意度。
4.价值观塑造
-学生认识到做事不拖拉是一种良好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