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300-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经间期出血.docx
ICS11.120C05
团体标准
T/CACM1300—2019代替ZYYXH/T2092012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经间期出血
clinical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gynecologyinTCMovulationbleeding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13002019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代替了ZYYXH/T2092012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间期出i血,与ZYYXH/T209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体征的诊断要点(见3.1.3,2012版3.1.3);
修改了辅助检查(见3.1.4.3,2012版3.1.4.3);
修改了鉴别诊断(见3.2,2012版3.2);
增加了证候中的脾气虚证(见4.2.4);
修改了湿热证分证论治的治法(见5.2.2,2012版5.2.2);
修改了血瘀证分证论治的治法(见5.2.3,2012版5.2.3);
增加了脾气虚证的分证论治(5.2.4);
增加了妇科千金胶囊、妇科断红饮胶囊两种中成药,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对各中成药增加了证据分级和推荐级别(见5.3,2012版5.3)。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本指南起草人:姜丽娟、谈勇、张良英。
本指南于2012年7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1次修订。
159
T/CACM13002019
引言
2012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次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由谈勇教授负责起草的经间期出血部分明确了本病的诊断、辨证、诊治标准,此标准被行业内广泛应用并反映良好。为了进一步贴近临床,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以修正、补充原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内容,以对指南逐步完善,使之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特启动本次指南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中医妇科经间期出血临床医学技术规范,提高经间期出血的诊疗效率和疗效,同时发挥中医药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优势,促进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因此在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科学性强、严谨规范、能够被行业内实际应用、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诊断标准及辨证治疗指南,以指导中医妇科临床,促进妇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规范和事业的发展。
本次修订沿用已成熟的文献研究、三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专家指导组审核的总结技术方法,进行了反复、认真的修改,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比较严谨的科学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可用于指导临床,提高诊疗效率。医学科学在不断发展,实践在不断进行检验,使用本指南内容不能代替、忽略和排斥其他工作。
T/CACM13002019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间期出血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经间期出血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经间期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经间期出血ovulationbleeding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氲乐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者带下夹血丝。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