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五年级上--《青花瓷》.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花瓷》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2课
主 题:欣赏·评述
课 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王琼/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2、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2.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课题《青花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知识点,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呈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个“中心对称图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纸盘上随意画出任何图案,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图形表现能力。
3.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同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大胆地发挥想象,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相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与工艺的高度成就,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和人文美,提高视觉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青花瓷器型与纹样的特点,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尝试绘制纹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中国青花瓷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
1. 学生通过看与听,了解与认识青花瓷,多角度感受青花瓷的魅力。 (落实目标1)
2. 学生讨论交流青花瓷器型和纹样的特点,并能运用方法画出青花瓷。 (落实目标2)
3. 学生作品展示,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落实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5分钟)
活动一:?
1.播放青花瓷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节课主题。
2.利用china 引出丝绸之路,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强大。
(完成目标一)
?
明确学习知识,感受青花瓷的魅力,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5分钟)
活动一:?
谈话引导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的青花瓷。
2.青花瓷的主色,蓝色是如何形成的。
3.观察例图,说一说青花瓷器型有哪些,纹样有哪些。
4.观察例图,认识青花瓷的结构。抓住青花瓷形体特点,主纹样要突出。
(完成目标二)
?
通过观察交流,明确青花瓷纹样特点,与器型特点,知道在绘画时要突出主纹样。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制作表现
作品评价
(20分钟)
活动一:?
1.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品。
2.作品展评,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3.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完成目标三)
?
让学生通过作品,发现中国瓷器美、感受传统纹样美,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和传承之心。
(落实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
青花瓷
纹样
纹样
主纹样(腹部):
花鸟
山水
人物
辅纹样(颈、肩、胫、足): 抽象纹饰
辅纹样(颈、肩、胫、足):
抽象纹饰
器型多样
瓶、罐、壶、碗、盘、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