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3.1确定位置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

发布:2025-03-28约2.2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3.1确定位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第一节《确定位置》。本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如“教室里找座位”“确定地图上城市的位置”等等),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

2.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确定位置的方法,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须要两个数据。

实力训练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较敏捷的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定位。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加视察、操作与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体会生活中位置的确定离不开数据,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2.敏捷地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敏捷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纳爱好引导、分小组探讨、讲练结合、巩固提高、拓展延长等方法来完成教化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5个版块: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探究新知;3.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4.总结提炼;5.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引入:

1.电影《海神号》中船被大浪掀翻,救援人员是如何精确的找出出事地点并进行救援的?

2.中国神舟6号的平安返回,在茫茫草原中科学家是怎样找到返回仓的?它的位置如何确定的?

3.引入课题——确定位置。

老师活动:借助学生感爱好的影片和关注的神舟6号平安返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和探究,特殊强调“两个数据”表示位置。

学生活动:视察思索,小组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好玩的影片和神舟6号平安返回,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思索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确定一个地理位置须要两个数据。

探究新知: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须要确定物体的位置,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1.从学生中随意找出一位,让他描述自己所坐的位置。(如:位置为3组5号)

提问:(1)“5组3号”是谁?他与3组5号是同一个位置吗?

(2)若“3组5号”记作(3,5),则“5组3号”记作什么?

(3)(5,6)表示什么含义呢?

(4)从刚才的探讨中,你知道在教室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须要几个数据呢?

2.讲解新知:在教室确定一个座位须要两个数据:组数和号数。假如用a表示组数,b表示号数,则位置可用(a,b)来表示——有序实数对。一个有序实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老师活动:老师利用在教室里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层层设问,让学生主动主动的思索,并逐步接受新的表示方法。层层引导,让学生感知一个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3.由老师按有序实数对的表示方法点名,请这位同学站起来,并请其他同学一起找出这名同学。

4.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能说说吗?(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入手,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相识数学学问,把这些学问和阅历系统化、数学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应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得新知的欲望,进一步巩固有序数对,驾驭用有序实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除了刚才谈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出示例题

例1.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潜艇来说:

(1)北偏东40o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须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的距离1㎝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须要几个数据?

老师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探讨,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视察分析,回答问题,相互沟通,总结出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还是须要2个数据——方位角和距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据确定,并可采纳有序实数对的表示方法。

总结提炼:

提问:今日你学会了什么?用几个数据可以确定平面内物体位置的确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表示时留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出今日探究的学问点,让学生养成擅长总结的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学问脉络,这就是常说的“读书要把厚书变薄”的方法。

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物体定位的多种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视察、发觉、总结、归纳,能较敏捷的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定位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2.本节课以生活中学生能感观的一些实例,能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形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思路更清楚,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