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制作电子表格.docx
第9课-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制作电子表格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9课-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制作电子表格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
3.单元格的编辑与格式设置
4.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5.数据排序与筛选
6.图表制作与编辑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理解电子表格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电子表格操作,提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4.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设计简单的电子表格,激发创新思维。
5.提升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中的规范和责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选中、编辑、格式设置等。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单元格的选取,如何输入和编辑数据,以及如何设置字体、颜色、边框等格式。
-重点二:公式与函数的应用,特别是基础的算术运算和求和函数。
例如,学生需要理解公式的概念,能够编写简单的公式进行数值计算,如使用`=SUM()`函数进行求和。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公式与函数的复杂应用,如嵌套函数的使用。
例如,学生可能会在处理复合数据时遇到如何使用嵌套函数(如`=SUMIF()`)来根据特定条件进行求和的问题。
-难点二:数据排序与筛选的技巧,特别是高级筛选功能。
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设置筛选条件,以及如何使用高级筛选来处理复杂的数据筛选需求。
-难点三:图表制作与编辑,尤其是图表类型的选择和调整。
例如,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调整图表的布局和样式以增强数据的可读性。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Windows操作系统和MicrosoftExcel软件的计算机若干台。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作业。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Excel操作视频教程等。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键盘、鼠标)、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大量数据的情况?”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表格应用场景,如家庭预算、成绩统计等。
简短介绍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它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电子表格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电子表格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如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
详细介绍电子表格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单元格、行、列、公式等概念。
3.电子表格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电子表格案例进行分析,如预算管理、数据分析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子表格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帮助,以及如何利用电子表格提高工作效率。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电子表格应用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可视化”。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电子表格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选择、讨论过程和最终的建议。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子表格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电子表格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电子表格。
7.课后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创建一个简单的个人财务管理电子表格。
-使用公式和函数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设计一个简单的图表来展示数据趋势。
8.教学反思(课后)
目标:总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