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民族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 制作电子表格.docx
广西横县民族中学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制作电子表格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9课,主要内容包括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编辑、格式设置、公式应用以及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升数据处理能力,通过电子表格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电子表格的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提高信息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如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使用。然而,对于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大多数学生可能没有系统的学习。他们可能对单元格、行、列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公式的运用、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等高级功能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理论学习,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示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制作电子表格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理解公式的运用,尤其是在涉及函数和复杂计算时;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正确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从传统的纸笔计算方式转变为电子计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适应期。因此,教学中需要提供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演示结合的方法,首先详细讲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公式使用,随后通过现场演示操作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直观理解。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共同完成电子表格的制作任务,促进交流与合作。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电子表格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动画演示复杂操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4.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计算机上亲自操作,通过实验和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时长: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家庭账本或班级活动记录,引发学生对信息记录方式的思考。
2.提出问题: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记录和整理信息呢?如果有一个更方便的工具,你们认为它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电子表格来记录和管理信息。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电子表格简介:介绍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优势。
2.单元格操作:讲解单元格的选取、编辑、格式设置等基本操作。
3.公式与函数:演示如何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介绍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4.数据排序与筛选:展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呈现数据。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要求使用电子表格完成指定任务。
2.任务设计:例如,记录一周内的学习时间,并计算总时间;或记录班级成员的身高体重,并计算平均值。
3.学生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4.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针对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自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或补充。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就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向教师提问。
2.教师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六、教学创新与核心素养拓展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子表格挑战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创新应用,例如设计个性化电子账本或班级活动记录表。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4.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核心素养。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电子表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份个人或小组的电子表格项目,如制作家庭账本或班级通讯录。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Excel实用技巧大全》:一本详细介绍Excel高级功能的书籍,适合学生课后深入学习。
-《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探讨信息技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