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长丰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发布:2025-04-02约2.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长丰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3.培养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基本素养,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运用经济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注重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案例讲解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海南模式”和“深圳模式”,使学生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重点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讲解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等核心概念,通过具体商品价格波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中价格与供求之间的互动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如何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之处。

-难点二:市场经济的风险与挑战。探讨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的必要性,例如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措施,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动态平衡和风险管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经济数据和市场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市场交易,体验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5.结合实际经济现象,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导向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图片和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等。

-通过案例讲解,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海南模式”和“深圳模式”,让学生理解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讲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等,并结合具体商品价格波动的实例进行分析。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国家宏观调控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规律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的关系。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经济现象,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收集我国近五年来的经济数据,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和挑战。”

-要求学生下周上课时提交作业,并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提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资源配置方式、宏观调控等。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现象相结合,提高对经济现象的解读能力。

2.思辨能力增强

-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对市场经济的利弊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

3.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项目导向学习,亲身体验市场经济的运作,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4.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尝试提出新的经济理念或解决方案。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的平衡,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5.综合素养发展

-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学会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跨学科能力提升

-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