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doc

发布:2023-10-29约2.0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6 附件3 教 育 案 例 分 析 表 案 例 名 称 《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教 师 姓 名 张亚博 申 报 园 所 开封市新街口幼儿园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开封市教育体育局 制 案例题目《 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案例题目: (选题具有研究与应用价值;题目与所选案例展现和揭示的主要问题一致;题目简单明了概括性强) 案例背景:(背景交代清晰、阐述详略得当。200-300字)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区域活动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特别向往的,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孩子能够在区域活动中自由畅想,按照自己的跳跃式思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区域活动,能够让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这些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幼儿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 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常规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利用区域活动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案例描述:(事例真实、典型;叙述详实、可读性强;新颖、有独到见解;描述客观公正;能引发大家对幼教某些问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500-600字) 区域活动时,很多孩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玩具,小宝和天天坐在一起,他们两个都喜欢搭积木,长长的积木块是他们的最爱,结果这种积木不是太多,一张桌子上也只有9根,天天眼疾手快,先拿到5根撰在手里,慢慢来搭,而小宝只有4根,便来夺天天手里的积木,而天天也不甘示弱,一直说这个是我的。最终在小宝的进攻之下被夺去了2根,天天手里紧紧地拽着剩下的积木。 这时,我摇动手中的摇铃,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开始整理桌上的玩具,其他桌子上的幼儿慢慢将玩具整理好了,而天天和小宝将其他的玩具放回玩具框里,最后其他幼儿都将玩具整理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小宝这时将自己手中的玩具放回框里,将玩具框放到玩具架上,而天天走到玩具架前将2根积木放在玩具框里,将最后的1根放进了口袋里,最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小朋友都融入了上课的气氛中,天天手插在口袋里,这时,小宝大声说:“老师,天天手里有玩具!”说着就上去枪天天手里的积木,结果天天不肯,手里拼命拽着这根积木,但最终还是小宝的力气大,把天天手中的积木抢了过来放在玩具框里,接着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天天突然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说这个是我的,结果所有的小朋友都看着他,老师的课也停下了。 案例分析:(事理结合、分析深刻;观点正确鲜明,符合《纲要》、《指南》精神;所提措施在幼教实践中可行有效、便于推广。800-1000字) 矛盾是规则与自由的对立,要解决这一矛盾,解决幼儿这一错误心里,教师应采用了有自我管理调控的方法,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让幼儿自己来维护规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这样一段定论:“学生自治就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故认为幼儿的自我管理,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管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幼儿园宣布独立,乃是学习自我管理的道理。 在上述案例中,这种争抢的行为普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天天和小宝当喜欢这种玩具,但最后对于摇铃是代表了班级规则,遵守铃声就是遵守规则,从天天和小宝对于铃声的反映来看,他们都有了是非观念,知道要遵守班级的规则,只是小宝能完全遵守规则,而天天遵守了一半。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老师的我先对天天进行了情绪的安抚,并对他和小宝都进行了表扬:“天天不哭,听老师说,你和小宝真是两个乖孩子,都听到了老师的铃声,知道要把玩具整理好,但小宝你知道吗?天天自己会把玩具放好的,你不用帮他放,这样硬抢的话会把天天弄哭的,来,你把刚才的那根积木拿回来给天天,请他自己去放吧,我们相信他会知道怎么做的。”这时,小宝将刚才的玩具拿回来给天天,终于天天将这根积木放进了玩具框里。接下来,我请孩子们说说当桌上的玩具正好每人一样,如果有小朋友想多玩几样怎么办?有孩子说:“每人分一样,只能玩自己的玩具。” 有的孩子说:“把几样玩具放在一起,先让一个人玩会,等会再轮着玩。”这时我问了,“那谁先玩呢?”“来个石头剪子布。”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以公平、公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他们想了很好的办法,接下来,我把他们的这些想法定为班级玩玩具的规则,作为班级的一员,就要遵守班级的规则,制定规则是维护班级规则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谁来维护这个规则,于是孩子们提议,每张桌子选一个小组长,当谁违反规则时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