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第二课时(优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docx
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二课时(优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二课时(优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二课时》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班级事务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协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协商、沟通,形成班级共同决策的良好氛围。本课时与第一课时相呼应,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班级事务协商决策的理解,为学生的班级生活提供实际指导。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班级事务的协商决策过程,学生将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从而提升其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同时,学生将理解规则与法治的重要性,学会在班级管理中遵循规则,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但仍在不断成熟中。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接触过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班级事务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但协商决策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素质方面,学生开始关注集体利益,但个人主义倾向仍较为明显,需要引导其树立集体意识。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指令,缺乏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这节课的学习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培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每人一本《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案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白板和马克笔供学生讨论使用。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若干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对班级事务有什么看法?”接着,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班级事务协商决策的过程。讲解协商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尊重他人、平等对话、寻求共识等。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协商决策。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在班级事务中需要协商决策?协商决策有哪些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协商决策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班级事务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协商决策。每组学生需要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方案。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协商决策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协商决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如何改善我们班级的卫生状况”的提案,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班级管理案例汇编》:收集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班级管理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儿童权利公约》:介绍儿童的基本权利,帮助学生理解在协商决策中应尊重的基本原则。
-《班级民主管理手册》:提供班级民主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方法。
-《沟通的艺术》:介绍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协商能力。
-社会新闻案例分析:选取近期社会新闻中关于青少年协商决策的正面或负面案例,进行分析。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班级管理案例汇编》,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讨论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
-组织学生学习《儿童权利公约》,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在协商决策中尊重他人的权利。
-指导学生阅读《班级民主管理手册》,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的规范流程,培养他们的民主管理意识。
-推荐学生阅读《沟通的艺术》,学习沟通技巧,以便在协商决策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意见。
-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社会新闻案例分析,讨论协商决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