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docx
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协商决定班级事务》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协商决策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共同建设和谐班级的能力。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协商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通过学习协商决策的过程,学生将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倾听与理解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课程强调尊重规则、遵守法律,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循社会规范,积极参与班级和社区事务,为构建和谐集体贡献力量。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协商决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明白协商决策是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民主方式,它能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协商决策如何增进班级和谐,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掌握协商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议题、发表意见、讨论交流、形成共识等步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实施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并在实际中运用。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态度:在协商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是关键。教师要强调尊重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他人意见对达成共识的积极影响。
2.教学难点
-协商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学生在协商时往往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不能准确理解他人的意见。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归纳和表达,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协商中实践沟通技巧。
-形成共识的困难:在协商过程中,不同意见可能导致共识难以形成。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妥协、调整立场来达成共识,例如通过分析协商案例,让学生理解在哪些方面可以妥协,哪些方面必须坚持原则。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班级事务案例资料
-课程平台:学校内网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协商决策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相关案例和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并思考。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协商决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协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提交的预习成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案例和问题,理解协商决策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在线平台资源。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班级协商决策的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协商决策的步骤和技巧,如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达成共识。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协商过程,实践协商技巧。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将协商决策应用于实际班级事务中。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实践协商决策的步骤。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想法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举例: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班级中的一次决策过程,如决定班级活动方案。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并尝试达成共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班级协商决策的实践作业,如设计一个班级规则的协商过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协商决策的应用。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设计并完成班级协商决策的实践作业。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行深入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反思总结:学生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举例: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通过反思总结,意识到在协商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了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资源:《班级管理技巧与实践》、《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导手册》
-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