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常见材料》精品教案.docx
PAGE4/NUMPAGES4
《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日常生活经验中,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2.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为材料宝宝找家”,认识常见材料并描述它们的优点。
3.通过对一些典型物品的观察归类活动,能够辨认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常见的材料。
4.通过对身边物品的观察活动,意识到一种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做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常见物品的观察,识别常见材料。
【教学难点】
辨认周围常见物品的组成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塑料果盘、陶瓷盘、橡胶玩具、铝板琴、球鞋、磁铁
学生材料:材料杯(里面装有各种常见材料)、贴有名称的材料盒
由常见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
(木材:梳子、积木;陶瓷:勺子、杯子;
布料:红领巾、手绢;金属:易拉罐、回形针;
玻璃:玻璃球、罐头瓶;纸:纸杯、纸盒;
塑料:吸管、尺子等;橡胶:橡皮、手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出示:塑料果盘、陶瓷碗、橡胶玩具、铝板琴)
2.提出问题:这些物品分别是由什么做成的?你们用什么方法观察到的?(学生通过看、听、摸、掂等方法进行判断)
这架琴是铁做成的吗?(教师演示用磁铁吸)
看来,它并不是铁做成的,但是它和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金属。
像金属、陶瓷、塑料、橡胶都叫材料,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做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材料。(出示课题:认识常见材料)
[设计意图:“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塑料果盘、陶瓷碗、橡胶玩具、铝板琴”,这些物品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四种物品从外观看好像都是塑料做的,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入常见材料的名称:陶瓷、金属、塑料,橡胶。如橡胶,学生的头脑中没有这一材料。再如金属,学生易与铁等同,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初步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前概念。另外,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后面“为材料宝宝找家”的活动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1.谈话:我们家里或学校也有许多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请以“
的是用做成的”来说说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家里或学校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出其它常见材料:木材、布料、玻璃、石材、纸)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对制作家里物品所用材料的交流,引入常见的其余四种材料,与前面内容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名称。]
(二)辨认常见材料,在辨认中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
1.谈话: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材料,老师这里就有11种材料,你们能辨别它们是谁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辨别它们?(进一步强化观察的方法:看,闻,听、摸等)
2.提出要求:在组长桌格里的塑料烧杯里有各种材料,在组员的桌格里有贴有材料名称的纸盒。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方法辨认它们,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把这些材料宝宝送回家,放在相应的盒子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3.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想说一说哪种材料宝宝的特点?哪个小组还有补充?(关于常见材料的特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能描述即可,不需准确,也不需全面。)
[设计意图:通过为材料宝宝找家这一活动,一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运用感官观察这些材料,了解常见材料在视觉、手感、气味方面的基本特点;二是通过形象具体的动手,形象的认识常见材料的一些基本特点,为后面辨认常见物品的制作材料做铺垫。]
4.谈话:我们家里的许多物品是由这些常见材料做成的,老师这里有一些我们常见的物品,你们能辨别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5.谈话:先来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然后用你们的方法辨认它们,帮它们找到家,放在相应的盒子里,并说说你们又发现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活动要求:1、先在小组内认一认它们,然后用你们的方法观察他们,确定是用做成的;
2、如果小组成员都同意,把它们分别送回家,放在各自的家里。
6.小组活动:辨认教师准备物品的制作材料,教师给予指导。
先完成的小组完成板贴。
7.全班交流:哪些物品在辨认时难度很大?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判断的?(这里对于橡皮的辨认,学生会纠结,通过这里引导学生了解橡胶的特点,为后面更多的橡胶材料部分奠定认知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常见物品所用材料的辨认这一活动,巩固常见材料在视觉、手感、气味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为后面辨认更多的常见材料做铺垫。]
(三)辨认同一物品不同部分的构成材料。
1.谈话:我们可以辨认出一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那么我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