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doc

发布:2024-08-03约1.5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3/NUMPAGES3

《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3)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3.科学态度目标: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材料,为后两节《各种各样的杯子》和《神奇的新材料》打下基础,所以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本节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重在帮助学生说出学生对材料的已有认知;第二部分帮助学生辨认不同的材质;第三部分着重帮助学生分辨周围常见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分析它们的优点。

学生分析:

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材料的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常见的材料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故他们对一些具体材料不陌生。然而他们的这些认识和经验是零散的,不规整的,他们很少会用到“材料”这个名词,对“材料有什么特点”“各种物品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也未有过思考,故他们对材料又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辨认不同材料的特征,能够说出八种常见的材料。

2.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金属也有很多种组成。

3.通过对身边物品的观察活动,意识到一种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做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三、学习重点

1.通过辨认不同材料的特征,能够说出八种常见的材料。

2.通过教师的引导,知道金属也有很多种组成。

四、学习难点

1.通过对身边物品的观察活动,意识到一种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组合做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教材、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每个小组1个陶瓷制品、1个玻璃制品、1个石头制品、1块布料、1块木头、1张纸、1块塑料、1个金属制品。

六、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你所知道的材料

活动1:提问:今天老师带的水杯是用什么做的呢?

活动2:观察教室里或回忆家里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活动1:学生回答:玻璃。

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接着在全班分享。

本环节设计两个活动重在帮助学生说出学生对材料的已有认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辨认常见的材料

活动1:实验:辨认这些材料,把它们放进相应的盒子里。

活动2:引导学生知道金属也分为很多种。

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辨认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放进相应的盒子里。

全班交流,识别正确的材料。

活动2: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金属分为很多种。

本环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材料”的概念,并认识常见的材料。达成学习目标1和2。

不同物品的材料

活动1:观察文具袋和文具,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活动2:观察你的鞋子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说用这种材料的好处。

活动1:先自己观察文具袋和文具,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在班级内交流。

活动2:先自己观察自己的鞋子,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在班级内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种描述、比较、辨别,逐渐形成科学的思考习惯及语言表述。达成学习目标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