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4.2 水的净化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4.2水的净化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水的净化方法,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强化环保意识,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3.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通过水的净化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和掌握水的净化原理,包括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步骤。
②能够根据水的污染程度和净化需求,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并解释其原因。
2.教学难点,
①过滤操作中,滤纸的选用、滤液的收集和过滤速度的控制等细节,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②吸附过程中,活性炭的选择、吸附剂的用量和吸附时间的控制,理解吸附原理在净化中的应用。
③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了解不同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水净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活性炭、消毒剂、试管、滴管、量筒、水样等。
2.课程平台:化学教学软件、在线实验操作视频、化学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3.信息化资源: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在线互动实验平台。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关于水资源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现状和保护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污染的水变为清洁的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水的净化方法,探究如何去除水中的杂质。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过滤方法讲解:
-介绍过滤的原理和步骤。
-实物展示滤纸、漏斗等过滤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过滤过程,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
2.吸附方法讲解:
-介绍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和作用。
-实物展示活性炭,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吸附过程,理解吸附原理在净化中的应用。
3.消毒方法讲解:
-介绍消毒剂的种类和作用。
-实物展示消毒剂,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消毒过程,了解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尝试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
2.提问: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提问:如何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组织学生观看水资源保护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
2.学生分享观看感受,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水资源。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净化方法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现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化学与环境》:探讨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
-《水资源科普知识》:普及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如水循环、水污染类型、水处理技术等。
-《化学实验手册》:提供各种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实验原理。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了解水处理工艺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布置学生进行水资源调查报告,了解家乡或所在城市的水资源现状和保护措施。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清理河道、宣传节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