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发酵工程第2节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PAGE
PAGE12
微生物的选择培育和计数
必备学问基础练
1.探讨人员通过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可以使其不仅能以传统生物能源技术中运用的蔗糖为原料,还能以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半纤维素为原料,分解产生燃料物质。若要将这种大肠杆菌分别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不含氮源的培育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育基上
C.只含半纤维素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育基上
D.不含养分要素的培育基上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改造后的大肠杆菌“能以广泛存在于植物纤维中的半纤维素为原料,分解产生燃料物质”,因此若要将这种大肠杆菌分别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只含半纤维素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育基上。
2.
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试验,是在某病原菌匀称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育。图示为培育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四周出现的透亮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图示固体培育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病原菌
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缘由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答案D
解析图示固体培育基上采纳的接种方法应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项错误;病原菌发生抗性变异在与抗生素接触之前,B项错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形成的抑菌圈应较大,C项错误;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四周区域扩散,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D项正确。
3.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可与环境中的Ca2+反应形成碳酸钙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MICP形成的机制多种多样,通过细菌分解尿素引起碳酸钙沉淀是最常见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只有被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成氨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B.通常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育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C.在培育基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可以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
D.尿素分解菌可以分解碳酸钙质碎石,有效避开土壤板结
答案A
解析尿素不能干脆被植物汲取,只有被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成氨气,氨气再转化为N、N后,才能被植物汲取利用,A项正确;通常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育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B项错误;在培育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通过指示剂是否变红可以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C项错误;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可引起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分解碳酸钙质碎石,D项错误。
4.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纳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目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为了保证结果精确,一般采纳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显微镜干脆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答案C
解析采纳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繁殖而形成的,因此计数结果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项正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育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B项正确;为了保证结果精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项错误;借助血细胞计数板,利用显微镜可以对微生物数目进行干脆计数,D项正确。
5.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别与计数”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试验须要设置空白比照组,以检验培育基是否受到杂菌污染
B.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脲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氮气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该试验所用培育基应以尿素作唯一氮源
答案B
解析该试验须要设置空白比照组,以检验培育基是否受到杂菌污染,A项正确;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NH3,B项错误;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至少对3个平板重复计数,求其平均值,C项正确;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育基分别尿素分解菌,D项正确。
6.某同学安排用选择培育基筛选尿素分解菌,关于试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梯度稀释的时候每次吸取的菌液量是随意的
B.从烧杯取出涂布器在火焰上灼烧后要放回烧杯中进行冷却
C.选择培育基能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并抑制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
D.涂布不同稀释倍数菌液的平板的培育时间应随菌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答案C
解析进行梯度稀释的时候每次吸取的菌液量都是计算好的,A项错误;从烧杯取出涂布器在火焰上灼烧后不行放回烧杯中,避开引燃烧杯中的酒精,B项错误;选择培育基是指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挡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育基,C项正确;涂布不同稀释倍数菌液的平板的培育时间应当一样,以解除时间变量的干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