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护理质量查检表.xls
Sheet1
_Hlt268327759
Print_Titles
导管室护理质量查检表
科室:检查日期:检查人员:
类别
检查项目
检查主要质量要素
检查方法
判断结果
一、布局、设施、设备符合要求
(一)布局符合要求
1、介入室独立成区,与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相邻,与临床科室、消毒供应中心、血库等部门路径便捷。
查看现场
是
否
2、介入室建筑布局功能流程合理、洁污区域分开;出入路线符合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原则,根据环境卫生清洁等级,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3、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4、介入室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设有:手术间、刷手区、物品处理间、无菌物品存放间等。辅助区域设有: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卫生间等。
5、刷手区宜分散设置,每2~4个手术间设一个刷手区;洁净介入手术室刷手间可设在洁净走廊内。
(二)设施符合要求
1、介入室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原则,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吊顶、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
2、介入手术间内设置的插座、开关、器械柜、观片灯均应嵌入墙内,不得突出墙面;普通照明灯应为嵌入式密封灯带,保证性能完好。
3、介入室设置能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设施及应急备用电源,保证用电可靠性。每个介入手术间设独立专用配电箱,配电箱设在走廊侧墙内。
4、应配置消防设施、器材,性能完好并有明显标识。
(三)设备符合要求
1、介入手术间设备、药品、器械、物品配备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应配备:应急灯、手术床、氧气、负压吸引装置、计时钟表、温湿度计、观片灯、药品柜、导管柜、输液导轨/架等。
2、手术间应有冷暖设施、空气净化或其它空气消毒设备。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40~60%。手术间不得使用电扇。
3、洗手设施齐全。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洗手池功能和数量要满足需要。
4、有基本设备登记、保养记录。
二、环境管理
(一)手术间空气质量管理
1、手术间空气质量应达到规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洁净手术室采用层流通风的方法;普通手术室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
2、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介入手术间,参观人员每个手术间不得超过3人,应距手术无菌区域30cm以外。
查看现场或提问一名护士
(二)介入室的工作区域清洁管理
1、介入室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手术间地面、墙面及各种物品表面应随时清洁。
2、连台手术之间应用消毒液擦拭器械台,手术台有污染应抹洗消毒。
3、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4、交接手术患者应在介入室缓冲区,出入介入室应更换手术平车或进行车轮消毒,接送患者平车应每天清洁、消毒,被服须及时更换、保持清洁。
5、不同区域清洁、消毒用具分开使用。拖布、抹布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查看现场或提问一护士、保洁人员
6、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手术应挂隔离牌,手术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相应隔离、防护措施;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查看现场或提问一护士
7、医疗废物按规定处理,锐器回收符合规范要求。
三、器械、物品管理
(一)器械及灭菌物品的管理
1、手术器械由中心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与灭菌。
2、手术使用的各种器械、器具及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有灭菌效果监测(包内有指示卡、包外有指示胶带),灭菌合格率达100%。
3、灭菌物品存放于无菌区域内,应存放在距地面高度20-25㎝、离墙5-10㎝、距天花板50㎝的柜橱或架子内,标识清楚,分类放置。
4、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应低于24℃,相对湿度应低于70%。
查看现场和记录
5、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的物品不得使用。
(二)导管材料的管理
1、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相关规定,证件齐全、合格。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3、有导管材料的进出库、保管、使用登记制度并严格实施。
查看资料
4、患者的病历贴植入性和一次性贵重耗材(一千元以上)的使用识别标志。
5、所有的一次性器材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并记录在案。
四、介入室的制度和人员管理
(一)建立介入室各项规章制度
1、有介入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相关护理人员知晓介入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各抽考1名护士
(二)护理人员配备合理
1、护理人员档案集中管理。
2、根据手术量及工作需要,配备护理人员、辅助工作人员。手术间使用率达100%时,介入室护理人员与开放手术间之比不低于3∶1。
查看护理人员档案
3、介入手术室工作经历2年以内护理人员数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