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产房护理质量查检表.xls
Sheet1
_Hlt268327759
Print_Titles
医院产房护理质量查检表
科室:检查日期:检查人员:
类别
检查项目
检查主要质量要素
检查方法
判断结果
一、产房布局
(一)产房布局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1、产房相对独立,周围清洁无污染源并与产科病房及新生儿室相邻。
现场查看
是
否
2、分娩区总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应集中设在病区一端,远离污染源,应有缓冲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隔离产房与污物专用通道。
3、产房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抢救台温度在30-32℃。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
4、有缓冲区,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5、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m2,内设有独立的洗手间;若设置为两张产床的分娩室,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6、有单独的可陪产的独立分娩室。
7、产房设有独立的产科手术室,或产房有到达手术室的快速通道。
二、人力资源管理
(一)助产人员有相应的资质开展助产技术服务。
1、医院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相关资格。
查看资料
2、助产技术人员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科室设有助产士执业资格资料。
4、每年对已经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助产人员,有能力与安全评
价的记录。
5、助产人员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执行记录。
(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能满足工作需求。
1、每2张待产床应配1名助产士,每张产床应配备3名助产士。
2、助产士专业技术职称聘任人符合医院聘任制度规定。
3、在岗助产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0%。
4、按照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分配岗位,排班实行新老搭配。
5、分层次管理助产士,岗位职责明确。
提问1名助产士
6、有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
三、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有完善的制度、员岗位职责,专科疾病护理,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实施
1、有院科护理核心工作制度,
2、护理人员掌握并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
3、制定各级各助产人员岗位职责。
4、建立建全产房各项工作制度、专科疾病护理、专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及时修订。
5、对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专科护理常规等有培训与考核。
查看资料并提问1名助产士
6、科室对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等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
四、护理质量管理
(一)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
1、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有明确职责。
2、建立质控标准,并按质控标准定期进行检查,有记录。
3、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质量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分析与整改。
(二)有不良事件的防范机制、应急预案及上报制度
1、有不良事件的管理制度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
3、有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激励机制。
4、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
5、护理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结果,修订和完善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落实培训。
(三)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1、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执行率≥85%。
2、护理人员掌握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处理流程。
提问2名护士
3、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
4、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查看现场和资料
5、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85%。
6、对患者的跌倒、坠床有总结分析并完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四)重点环节管理
1、对急救(新生儿复苏、肩难产、产后出血、子痫、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等)、锐器伤、火灾、停电、停水、仪器故障等安全管理有应急预案。
2、相关岗位护理人员均知晓。
提问一名护士
3、每年有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4、护理人员配制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接生时防护措施到位。
查看现场或提问一名护士
(五)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质量
1、定期对孕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
2、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意见,有分析与整改,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六)护理文件书写
1、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2、护理记录符合产科专科病情需要,能动态反映孕产妇情况。
(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1、证章分开专人管理。
2、帐物相符。
3、执行床旁身份核对制度。
4、按照相关文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和补发,不弄虚作假。
(八)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