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发布:2025-03-30约2.4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内容为《采薇(节选)》一课。主要内容包括:诵读《采薇》一诗,理解诗中描绘的边塞士兵生活情景,感受诗歌中的思乡之情,体会作者对边塞士兵的同情与关怀。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3.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把握诗歌意象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能识别常见的文言词汇,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子结构。他们对古诗词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有一定感知,能够进行简单的诗歌赏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较高,愿意通过诵读、品析等方式感受诗歌之美。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独立思考,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团队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理解文言文:部分学生对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2)把握诗歌情感: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意象: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如何捕捉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4)语言表达:在赏析诗歌时,学生可能面临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电子白板。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电子版、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古诗词背景资料、相关音频资料、图片资料。

4.教学手段:朗读、讨论、角色扮演、板书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古代边塞生活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采薇》这首诗的兴趣。

2.回顾旧知:教师提问学生已学过的古诗词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二、新课呈现(约25分钟)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采薇》一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举例说明:教师选取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边塞生活情景,以及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2.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姿势和发音。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诗歌背景、作者、大意、意象和情感。

2.强调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预习下一课《鹿柴》的相关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古代边塞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知识,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二、新课呈现

1.讲解《采薇》一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大意。

2.举例说明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情感。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边塞生活情景,以及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姿势和发音。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诗歌背景、作者、大意、意象和情感。

2.强调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预习下一课《鹿柴》的相关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采薇》一诗的背景、作者和诗歌大意。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诗歌中的关键文言词汇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思乡之情、士兵的艰辛等。

2.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发展多元思维模式。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文化素养:

-学生对古代边塞生活和士兵的艰辛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