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1 采薇(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001].docx
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以《采薇(节选)》为切入点,通过诵读和赏析古诗词,帮助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韵味,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诵读兴趣,提升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古诗意境,感受诗人情感,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a.理解《采薇》的背景和主题,体会诗中的情感。
b.通过朗读和赏析,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c.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所象征的含义。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a.突破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理解的障碍,如“采薇”在诗中的深层含义。
b.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兴,以及其表达效果。
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采薇》原文和相关注释。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描绘古代士兵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描绘古代战争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士兵生活的影响,进而引出《采薇》这首诗。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古诗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采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举例说明: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朗读与赏析(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诗意的延伸(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场景,如士兵出征、薇草生长等。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采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6.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熟读《采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预告下周课程:简要介绍下周将要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期待感。
知识点梳理
《采薇(节选)》作为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涉及以下知识点:
1.诗歌背景与作者:
-了解《诗经》的背景,认识其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历史地位。
-简要介绍《诗经》的收集、编纂过程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了解《采薇》的作者,以及其生平和创作风格。
2.诗歌内容与主题:
-理解《采薇》的基本内容,包括士兵出征、戍边生活、思乡之情等。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所象征的含义。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苦难、对家乡的思念等。
3.诗歌形式与技巧:
-学习《采薇》的诗歌形式,包括四言诗的特点和韵律。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等,及其表达效果。
-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如平仄、押韵等,对诗歌音韵美的把握。
4.诗歌情感与审美: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如士兵的忧愁、思乡之情等。
-分析诗歌的审美价值,如意境的营造、情感的真挚等。
-学习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5.诗歌阅读与理解:
-学习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背诵等。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字词、意象、意境的理解。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6.诗歌的应用与拓展:
-学会运用古诗词中的语言和意象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