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3-10-06约3.3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登临鹳雀楼后所见到的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的情怀,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具有启迪人们努力登攀、不断进取的思想意义。 全诗四句。一、二句写登楼所见。先写远眺所见,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苍苍,一轮渐渐西沉的红日,构成了多么壮丽的画面,多么雄浑的景象!次写俯视所见,气势非凡的黄河,奔腾呼啸,一直向大海滚滚而去,那气概多么令人惊叹不已!三、四句写登楼所思,前两句已经把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诗人即景生情,还想看得更远些,于是生发出三、四两句:要想驰骋远目,进一步开阔视野,还要再上一层楼!这不仅写出诗人从有所见发展到有所思,写出了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一条深刻哲理:站得高,望得远。 诗歌紧扣“登”字,“登”楼有所见,“登”楼有所思,由“见”及“思”,“思”中悟“理”,结构上紧密联系。 【目标预设】 1.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在古诗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走近诗人,走进那意那境,感受诗句的魅力,又要教会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其中的字、词、句。这些,离不开扎实的训练与反复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与课后,产生读古诗的欲望,学会读古诗的方法,试着理解古诗的含义……也就是让学生在古诗阅读方面有所发展,就是教师教一些古诗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阅读古诗的课堂。抓住“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古诗。因为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先引导他们学会读对古诗,试着读懂诗句。再在教者的熏陶与感染中进入诗句的情境,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说、画、背……不断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最后设计相应的写字教学,进行部分生字的书写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小朋友学的古诗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1.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指名拼读“鹳”。 2.解题:“登”是什么意思?(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济有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师引说)“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初读全诗。 1.范读全诗。 2.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3.检查:指名读,纠正读音。 出示需要读好的8个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 指名读生字再读诗句。 三、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1.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呢?(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出示一、二两行诗句,指名朗读。 3.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说说诗句的意思。 4.教师范读,学生反复练读,也可以看图练读,读时想象诗人看到的壮观的景象。 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5.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三、四两行诗句。 6.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7.指名读三、四两行,体会节奏和重音。齐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自由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想法) 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一、二两行)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三、四两行) 2.诗人看到了什么,你能和同桌合作,根据一二两行诗句,把想象中的景物画出来吗?学生画简笔画。 展示学生的画,结合诗句,进行评价。 3.出示书上插图,师引:这就是诗人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画面。看到眼前这景象,诗人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千古名句,告诉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诗人永不停止地攀登着,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这就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4.朗读全诗,再次体会。 5.同桌互背。 6.情境体验: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加上自己的动作,看图吟诵古诗。 指名背诵。齐背。 五、记住字形,练习书写。 重点指导: 雀:上面是小,少个勾。要仔细看清字形。 更:一撇顶端不出头。 范写,学生根据田字格模仿结构。 学生练习写字。 【教学反思】 一、立足班情,因材施教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登鹳雀楼》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所以,我根据学生学情,结合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