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docx

发布:2025-04-04约4.8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执拗(niù)星宿(xiù)字帖(tiè)呱呱坠地(gū)

B.绮丽(qí)提防(dī)刹那(chà)戛然而止(jiá)

C.模样(mó)惩罚(chéng)订正(dīng)鲜为人知(xiǎn)

D.胆怯(què)粗犷(guǎng)琴弦(xuán)锐不可当(dāng)

答案:A

解析:B项“绮丽”的“绮”应读“qǐ”;C项“模样”的“模”应读“mú”,“订正”的“订”应读“dìng”;D项“胆怯”的“怯”应读“qiè”,“琴弦”的“弦”应读“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B.懊悔锋芒必露一拍即合

C.撺掇杂乱无张参差不齐

D.屏嶂鞠躬尽瘁参差不齐

答案:A

解析:B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C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这篇文章,见解深刻,________发人深省。

(2)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________了。

(3)这部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确实迎刃而解匠心独运

B.确实不攻自破别开生面

C.切实迎刃而解别开生面

D.切实不攻自破匠心独运

答案:A

解析:“确实”有“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之意;“切实”指“切合实际,实实在在”。(1)句强调文章见解深刻是真实的,用“确实”合适。“迎刃而解”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不攻自破”指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2)句说主要问题解决后其他问题容易解决,用“迎刃而解”恰当。“匠心独运”指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3)句形容艺术作品是运用了精巧心思创作的,用“匠心独运”合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这些诗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D.《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答案:D

解析:《白雪公主》出自《格林童话》,不是《安徒生童话》。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排比拟人

B.反复拟人

C.排比比喻

D.反复比喻

答案:B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下列诗句的作者与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李白唐代

B.杜甫唐代

C.陶渊明东晋

D.王维唐代

答案:C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8.下列词语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

B.融会贯通

C.生吞活剥

D.细嚼慢咽

答案:C

解析:“囫囵吞枣”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经验、理论等,二者意思相近。“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细嚼慢咽”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D.他说:“了不起,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