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pptx

发布:2023-09-20约5.6千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二、秦朝时期 ;三、从汉到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时空坐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 阶段一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 考情分析·明考向;课程标准;2 主干梳理·理思路;1.王位世袭制 (1)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2)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 的方式决定。 (3)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 。 2.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_____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内容;(4)影响 ①积极 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5)瓦解 ①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 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②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③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 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3)特点 ① 制度(主要特点)。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4)作用 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和特权地位。;;;;;1.西周的“封建”与封建社会的含义基本相同。;2.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中央集权基本实现。;3.分封制全部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3 教材补遗·拓视野;4 考点探究·释难点;考向;;史料二 周初分封示意图 ;;[史论史识] ;史论 归纳;角度2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分封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思考 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有什么影响。 答案 积极作用: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交融。 消极作用: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史论史识] ;史论归纳;考向;;史料二 天子建国①,诸侯立家②,卿置侧室③,大夫有贰宗④,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 ——《左传·桓公二年》;;[史论史识] ;技巧归纳;角度2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宗法制的影响和社会价值;史料二 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④,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 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史论史识] ;考向;;思考 (1)史料一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 (2)由史料二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 (1)信息:①周代铭文比商代更加规范,记载更加详细,说明文字又前进了一步。②用更加规范的文字记载下来功勋,希望后世传颂,说明这是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2)结论:①“家”主要含义由宗族向个体家庭演变,说明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②史料与史论互证,是史学研究的关键。;[史论史识] ;角度2 从“治国理政”角度考查商周文明的重要遗产;;[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